地區逐漸邁向高齡化,關懷老人、照護老人,也成為逐漸被討論的議題;地方長期照護中心與紅十字會結合中央資源與善心人士的力量,持續照護獨居老人,以及患病但仍可行動的社區七十歲以上長者,顯示政府的關懷已逐步推動,一時間也稱不上滴水不漏;家人如果疏於照顧,光靠政府顯然還是不夠的,最終仍待子女要給予關注。
馬祖號稱長壽島,也是社會福利優厚的島嶼,但果真每一個老人都獲得妥善照顧了嗎?我們放眼南竿各村,或多或少都有獨居,且子女疏於照顧的個案,平均年齡都超過七十歲,即將調台的馬港天主堂修女黃斌瓊所照料的就有七、八位。這些老人家平時雖然有長照中心居家照護員的訪視,也有紅十字會多元就業人員和志工幫忙量血壓、打掃家裡環境,很多時候還是缺乏照料,因照護員和多元就業夥伴也有家庭,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待在老人家身邊,還是需要老人家的子女來照料。
不過在馬祖這個社會,子女通常也要上班,或者遠居台灣沒辦法即時照顧,有些社工員訪視甚至發現子女名正言順把責任丟給政府,自己則是在台灣過著都市化的生活。有些獨居老人子女還在馬祖,卻是對自己的親生父母缺乏關心。
這背後可能有各種因素,貿然把矛頭歸在哪一方顯然是不公平的。宗教團體與社工、志工訪查的結果,發現照顧老人,尤其是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過程中人都會有情緒,老人和子女之間有時會因為照顧上的要求產生摩擦,久而久之子女照顧得也辛苦,很不甘願;做父母的也嫌子女不夠細心,不夠貼心。
我們希望無論是照顧與被照顧的一方都能將心比心,照顧家人、孝敬長輩是中國傳統的倫理,也是愛的表現。父母照顧我們,如同情人般把最好的交給我們,這一切不只是因為功利、不只是因為任何要求,背後最大的乃是「愛」,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時挨了父母的罵,覺得照顧起來有點灰心,請回想父母親是怎麼愛我們,愛沒有公平、不公平;做父母的也不要忘記教養子女的愛心和耐心。
政府資源固然可以協助照護、關懷老人,其功能也必須要強化外;但無論怎麼發展,家人彼此愛護才是照護老人、養育子女最大的動力。
關懷老人 將心比心
- 201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