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馬祖,這句話意思就是把馬祖推銷出去。在馬祖卸下軍管色彩,披上觀光新衣裳,以發展觀光為定調,馬祖走出去的涵意,讓馬祖推銷出去,也讓世界走進來,使馬祖成為國際島嶼,而不是永遠「離」群索居的「島」。縣府今年新推島嶼國際行銷,其目標是逐步達成馬祖走入國際,世界各地遊客都知道馬祖,進而登島一遊。
縣府推動島嶼國際行銷活動從俄羅斯三姬女大兵到老外犀利哥馬祖體驗行,透過她(他)們馬祖之旅寫成部落格,敘述體驗價值,已造成初步迴響。現拜網路科技之賜,跨越時空乖隔,無遠弗屆散播到各地,而且網路人數廣大,資料取得快速便利,藉由活動促銷,對馬祖形象、知名度都會加分。
馬祖要走出去,不單是政府的思維、行動,民間力量注入是活性元素。地方政府多年來,對活動規劃、執行及宣傳手法、策略,均跳脫傳統區域窠臼,以全國甚至世界性的理念出發,讓馬祖能見度拉高,也拉大鄉親的視野格局,但民間的自我升級,每一個人的內心提升,都是不可缺的動力。
觀光是百年大業,不是一蹴可成,或是殺雞取卵的操作,它必須整體規劃,逐步推展,從交通改善、景點開闢、聚落改造到民間旅遊服務等配套措施升級,才是永續經營的正本清源之道,開發客源從國內,拉到國外,再搭配對岸,馬祖國際化也不是夢想,所以,馬祖走出去,世界就會走進來。
馬祖在國際舞台初露頭角,是小小一步的跨出;雖然在過去百年歲月裡,我們來不及參加,但從民國100年起,我們不能缺席,未來如何躍昇,怎麼與世界接軌,又該如何建構與全球互動平台,的確是值得思考、推動的議題。
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前五十年的馬祖是荒蕪落後,後五十年的馬祖還是軍事圍堵之島,內部走不出去,外界也走不進來,主要受限於政治制度、交通條件、資訊不足之制約,仍然是被綁在框架中。在國際舞台上初露「頭」、「角」,擺脫軍事對峙的刻板印象,這個「頭」就是黑嘴端鳳頭燕鷗之發現,這個「角」就是牛角、芹壁聚落之再生;再加上兩岸小三通兩馬先行,讓馬祖敲開了兩岸之窗。
在這個世紀歲月長河中,我們馬祖要躍昇國際舞台,必須在現有地方資產、特色開發、規劃、發現;與世界接軌,必須澈底改善南、北竿機場,擇優促成標準機場的擴建;與全球建構互動平台,必須在宣傳包裝上力求國際化,如網站、手冊、文宣等多國語言的譯文,以應中外之需求。
天涯若比鄰,全球已是一個地球村,透過便捷交通、網路通訊,世界社會已沒有距離;我們站在馬祖,不能原地踏步,除了走出去,還要世界走進來,這樣才不會被國際潮流覆蓋淹沒,才不致於被邊緣化。
馬祖島嶼國際行銷之必要性
- 20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