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近年力推觀光,以今年文化局及觀光局所籌劃的大大小小活動來說,數目其實一點都不少,但馬祖的文化特色所在,當然這需要時間的累積,不過它的綜效性多大也要確實檢討。
繼昨天論述資源整合、加乘效益之後,今再就在地節慶文化策略做進一步探討。以在地活動而言,地方鄉親參加都非常有限,若為觀光客而辦,則沒有縝密的宣傳,也無法達成功效,從最實際的活動現場來看,最近辦的活動中,吸引觀光客比較多的是「萬平演習」實彈射擊,熱鬧度來看是「鐵板燒塔節」,昇天祭反而逐漸失焦,的確值得我們重新思考呈現的手法。
馬祖秋慶系列活動,原本是為秋天旅遊淡季,創造旅馬的吸引力與誘因,所設計出來的一系列活動,從無到有看得出文化局的用心,從鐵板燒塔節、津沙老酒節到媽祖昇天祭,這些活動都需要社區的配合,以文化局有限的人力,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要進行多場的大型活動,不但工作人員無以為繼,連地方鄉親都會覺得活動的密集度過高,若相似度也高,大家的參與度自然就會大幅降低。
活動不一定要年年辦,活動更不一定要密集辦,秋季大型活動可以兩年一次,讓大活動錯開,今年燒塔,明年昇天祭,將人力、經費及能量聚集一次爆發,發揮創意、激發潛能,提高活動經費,吸引優質委辦廠商,讓秋季活動聚焦在某一個焦點活動。
連續的活動舉辦,會讓主辦單位及配合社區疲於奔命,每年都為活動絞盡腦汁,但有限的經費又很難變出新把戲,更來不及思考如何展現最佳的行銷宣傳,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抹煞相關單位的努力,只是經過活動的舉辦後,我們必須適時的檢討與修正,逐步找到馬祖辦理活動的頻率與重點。
文化活動重點在展現地方生命力,以台灣人的角度來看馬祖,值得他們駐足的活動,絕對要是台灣看不到、體驗不到的,以有限的預算來說,雨露均霑的資源分配方式,注定最後的結果是資源分散、力道分散,哪些是單純的社區或廟宇活動?哪些有潛力可以擴大舉辦吸引觀光客?將有限資源投注於特色文化活動上,並且長期規劃辦理,才是發展馬祖文化觀光的重要策略所在。
馬祖的文化觀光尚在起步,尚抓不住主旨軸心所在,到底哪個才是馬祖的代表性文化活動,而辦理的文化活動可否跳脫祭典、表演活動及園遊會的不變動線,熱鬧有餘精緻不足,正是馬祖目前辦理文化觀光活動的隱憂所在。
不為辦活動而辦活動—深層思考在地節慶文化
- 20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