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活動常態化

  • 2011-06-25
 時序入夏,馬祖地區,跟著進入所謂的觀光旅遊旺季,而地方政府與馬管處以及民間社團組織相繼推出各項活動,這些活動包山包海十分多元,目的是希望透過多元型態的活動,達到行銷的目的。檢視過去各界所辦的活動,有的成功,有的失敗,而成敗的檢驗標準之一,包括是否達到吸引人潮的目標;觀光活動能夠一炮而紅當然最好,但有些活動是漸入佳境,能夠做到一年比一年好就算是成功,在多元化的選項之中,若能找到合適的項目加以常態化,才能進一步與觀光結合形成產業。
 近年來,地方為促銷觀光,做了很多有關行銷馬祖的觀光促銷活動,不可否認,很多活動在拓展馬祖能見度上有很好的成效,但也有部分的活動未能如期的達到宣傳的目的。在觀光立縣政策走過十多年之際,我們深信馬祖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必須堅持任何行銷政策是要有助於資源的累積,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嚐試與檢討。
 檢視多年來政府所推的各項活動,比較屬常態性的多半集中在夏季,包括莒光的花蛤季、馬管處的賞鷗、北竿鄉公所的大坵生態之旅、中山國中的獨木舟、東引的燈塔系列活動等,這些活動主要是利用在地的資源,達到行銷的目的,也都有常態性的規劃,所以較能達到吸引人潮的目標。辦促銷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吸引人潮,若參加的對象不能擴及廣大的觀光族群,多半若只是在地人,那麼活動就要檢討是否有繼續的必要,而更進一步的目標,是希望結合在地民眾的生活型態,成為常態性的觀光活動。
 政府或社團協會在規劃常態性活動時,最重要的是評估其可行性與長久性,思考的方向應是利用在地的各種資源做為活動吸引人潮的主題,但活動的性質不能也不會造成在地資源的損失為目標;在媒體潛移默化功能下,馬祖的知名度及能見度有大幅的提升。儘管如此,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所謂正面的宣傳是持續性的工作,從官方的宣傳活動到民間鄉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都是影響宣傳效果的因素。
 再回頭檢視過去我們以觀光行銷為號召的許多促銷活動,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委託顧問公關行銷公司,大家都在絞盡腦汁辦各項活動,出奇招不見得是好招,包山包海的最終目的是要包住觀光客的心。觀光活動的常態化有助於建立口碑與品牌,也是長遠發展必須面對的方向,今年的馬祖旅遊表現還算不錯,要把握黃金時段衝業績,吸引人潮的活動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