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竿旅運人數經統計在今年一到六月已達近九萬人次,而馬管處各遊客中心統計到站人數相較於去年也有倍數的成長,這對地方而言是好消息,也是旅遊整備工作最大的動力。馬祖觀光立縣政策確立,觀光人潮的多與少是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我們看到人潮的同時,也要就眼前所見的問題做探討與改進,有關旅遊的各項整備工作是否完善,不論政府還是民間,都要有長遠發展的思維與考量。
今年馬祖的觀光相關產業應該有較明顯的感受,遊團帶來的人潮,讓各行各業都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也因此我們的觀光能量呈現飽和緊繃,從對外海、空交通到馬祖陸上運輸及食宿等,如果觀光客再倍增,馬祖的現況是否有條件,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過去地方政府與交通部觀光局都在推展觀光客倍增計畫,配合這項計畫中央到地方都有一系列所謂的旅遊區整備計畫,其目的是希望政府的計畫與規模建設的速度,能趕的上民間的腳步。
旅遊觀光整備工作大致可分公及私部門兩大區塊,在公部門部份,要落實的是所謂旅遊動線的整備工作,除了交通之外,最重要的是景點的開發與整頓。政府每年多少會有相關的工程推出,施工期程規劃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重點的旅遊區,儘可能要在年度一開始就施工,此時遊客較少,因工程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也較小,讓遊客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北竿的芹壁村及南竿的津沙村,就有類似的問題出現,不論是馬管處還是地方政府,在預算執行的期程規劃上,應有更謹慎的考量。
觀光是馬祖重要的經濟命脈,比起小三通更具其延續性與潛力,任何與觀光有關的建設也好、議題也罷,都應謹慎為之。我們要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任何良性的互動與建言對馬祖而言都是可貴的資源,在政府之外,民間的準備工作更不可忽略,我們常說要以微笑面對所有的觀光客,這個小動作看似簡單,但若能落實,其效益與影響是既深且遠。見微知著,小地方可以看出大家是否有心在這個區塊,政府一再的宣導提倡要把馬祖塑造成精緻的海上桃花源,而這個觀念應落實在所有與觀光有關的人、事、物之上。
大多數的旅遊區都有淡旺季之分,迎接旺季需要各種的準備工作,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學習可以摸索,規劃要有遠見;看到人潮不見得是看到希望,要長遠發展是需要長遠經營的思考與作為,萬不可著眼於眼前的近利,而損失長遠發展的利基,各行各業應該要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呈現,觀光發展才有好口碑。
為旅遊旺季做好準備
- 201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