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南北竿機場改善評估由民航局委託台灣世曦公司完成了期中報告,其中針對北竿機場部份,初步研擬了就地延伸與角度轉向兩大方向,但不論採何種方案,將來計畫若要付諸實現,為了達到精確進場、雙向夜航的目標,勢必要移除大量的土石方。馬祖民眾對於改善對外空中交通可以說是引頸企盼,當建設的同時必須要犧牲景觀與地貌時,民眾的殷切期盼可能轉變成憂喜參半。這也是縣長與立委在多次與交通部協調時,仍不斷爭取機場改善要一次到位的重要立場,中央政府若沒有澈底為馬祖解決交通的決心,民眾不見得會領情。
從83年北竿機場開航以來至今,馬祖的空中交通不斷的進步改善是不爭的事實,只是這個進步的腳步與方向似乎禁不起事實的考驗,這就是當初沒有一次到位考量的後果。我們的機場改善做了前後兩次的評估,好不容易地方各界有了比較具體的「共識」,而這個「共識」的動力來自於民眾對機場改善要一次到位的期盼;評估至少是希望的開始,未來大家是希望能經由交通的改善,讓馬祖更能站穩發展的腳步,有更多的發展方向可供選擇,因為交通是一切建設與發展之母。
改善機場的終極目標除了是提高使用率外,提升適航機種也應是考量的重點,唯有如此,才能讓馬祖的空中交通改善產生「轉捩點」。若是依照民航局與交通部現階段的共識,將來北竿機場改善之後適航機種與南竿機場並無太大的分別,只是起降標準有些差異,但這種差異並不能改變北竿始終是備用機場的角色,屆時南北奔波、南機北降,和現在的情況又有何差別?
建設需要破壞,這是大多數民眾可以理解的,只是這種破壞的代價能否為大家接受;至少到目前為止,相信多數民眾對機場改善仍持殷切期盼的心情,因為多年來大家因為交通不便過的苦日子受夠了,期盼機場改善後大家的苦日子可以就此結束,但期盼機場帶來人潮與希望,才應是最終的期望;因此,擴建機場不僅只從「改善」為出發點,更要以「希望」為終點。若炸了山還不能給民眾希望,那民眾的心情將不僅此於只是憂喜參半,甚至產生絕望!
目前機場改善仍在可行性評估階段,各種方案都能提出來討論,目的是希望取得各界的共識,可行性評估包含了預算壓力、工程技術、實質效益、政策取向,以及不可忽略的「社會觀感」等因素,我們希望這一次的評估是馬祖機場改善最後一次的評估,民航局與地方各界能真正找到一個可長可久的方案,給民眾一個希望,給馬祖一個願景。
殷切期盼與憂喜參半
- 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