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是一個海島縣,漁業曾經是重要的經濟命脈之一,可是,近年來漁業資源枯竭,加上全球暖化加劇,身為海洋子民,除了不停攫取資源,憑良心講,我們在海洋生態保護付出的努力實在太少了。
馬祖海域和大陸的東海相接,由於水中溶氧充足,外海水質佳,溫度適中,是許多海洋生物喜愛的棲息地,北方魚群會集體遷移南下過冬,南方魚則會北上避暑;陸地營養鹽、有機質沖刷旺盛,加上沿海及海底湧升流區營養鹽充足,海洋植物群基礎生產力高,浮游生物密度也高,各項營造生態環境因子優良,因此海域生物種類數量高、生物量大,擁有活潑繽紛的海洋生態。
但過去數十年以來,人類對海洋的傷害變本加厲,各式各樣的垃圾、工業廢水和有毒物質都被丟進或流至海裡,重創海洋生態外,同時遭受海洋被過度捕撈與非法毒、電、炸魚所重傷,加上棲地被破壞,及氣候的異常變遷,已造成海洋浩劫。根據一份最大規模海洋魚類研究報告指出,約18%的魚類被過度撈捕,高達一半已達可撈捕上限,許多甚至已經絕跡,若現在捕獲情況沒有改變的話,到了2050年,全球漁資源將面臨幾乎枯竭的命運。
漁業已成為利益龐大的商業活動,全球約一半的漁獲量僅由1%的漁船捕獲。拖網漁船每天地毯式的撈捕方式,不分種類和大小的魚群全遭一網打盡,是造成漁資源枯竭的罪魁禍首之一。之外,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思維習慣,愈稀少愈貴愈要吃,一張嘴吃得海洋生態大亂,讓海洋生物大量絕跡,種類迅速減少。
海洋是生命起源之處,且對生命的維持至關重要,換句話說,健全的海洋生態是我們得以存續之所繫。海洋的保護,因為耗資龐大,成效一時之間難以得見,使得搶救海洋的進展受挫,但是從政府到民間都必須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國外對海產體型、公或母、數量等都有規範,但是我們漁業監督機關對漁業捕撈並沒有太多限制,使得活潑繽紛的海洋生態不斷萎縮枯竭。
因此,要治海洋的病,應從教育、法律、研究3方面著手,包括建立海洋保護區、海洋生物保育復育、降低污染物、漁業管理、海岸管理,並且設定嚴格的捕魚配額,禁止漁船在魚類繁殖季節出海、不達標準重量不得撈取等明文規定,有效維護海洋資源的永續經營。
馬祖的美在於四面環海,而且老天給了我們多彩美麗的海洋景觀,我們應該惜福、保護而非破壞,共生而非滅絕,若是有一天馬祖的海洋中沒了魚,將是我們最大的悲哀與羞恥。
重視馬祖海洋生態的永續經營
- 201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