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勇氣,改變需要陣痛期,社會大眾更要支持公理,我們一再強調民主社會最可愛的地方,就是不同聲音的呈現,意見是可以不同,看法也可以不一樣,不過,不是聲音大、會舞動,就是主流的聲音反映。從島際交通船候船室也是地區重要觀光及旅運出入口斷電,使旅客出入不便,並把爛攤子一丟,要讓地方政府出面解決的態勢相當明顯,尤以公共空間,對地方政府是不公平的,應該相互配合,為地方門面做好服務。
在法治的制度下,做任何事有它的一定版本,大家都要跟著這個版本走,尤其公家機關事事都要跟著合法、合理走,不能跟著感覺走。不容諱言,地方自治之後,尤其碰到選舉後產生諸多不合理現象,由政治吸收,久而久之,造成社會很多觀念偏差。
從最早收費制度建立,很多人不習慣,雖然是一大衝擊,短時間內一定會有陣痛期,但只要調整得宜及落實作為,大家就慢慢習慣跟接受,而付費觀念也會漸漸形成,讓馬祖社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所以你我都有責任。
我們常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馬祖的各種制度也在改變,過去人民可以避免一些「該繳而不必繳」的費用,那是體制的因素,現在不同了,中央的法令規章,地方要予遵守及尊重。鄉親處在這個年代和這個地方,應該建立正確的觀念,而使用者付費也是一種趨勢,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民主開放社會重在公平,不論使用公私資產按理均應付費,如高速公路、橋樑實施收費制度,政府將經費再用於建設,形成良性循環,而公共設施使用亦復如此。
我們需要再學習、再教育,不然,時代巨輪在轉動,我們還是停格在封閉、故步的舊框框,停滯了地方進步、升級。地方鄉親是善良的、是單純的,只是我們沒有明確地告訴他們,何者是對的,何者是錯的觀念、行為,在沒有一套規則下,他們無所適從,久之,習慣性如此,就變成是對的。由於長期是如此,不對的變成對的,反而照對的方式做的也是一樣,造成大家方向的偏差。所謂教化人心,我們要把對的事告訴民眾鄉親,教育民眾往正確、對的方向去走,大家也都遵循正常通道,而不是自我為中心,把公權力拋諸腦後。
重視民意是必要的,可是有的意見聲音是少數利益者,而非公共利益,只要是公眾事務、公共利益,我們相信所有鄉親都會接受。我們強調再教育、再學習,其實就是正確觀念、行為確立,讓民眾、鄉親沒有所謂偏差,是地方進步的動力、能量再增強。
改變需要陣痛期
- 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