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審慎處理及推動福澳港區擴建計畫

  • 2012-02-21
 在國內新聞充斥聳動、八卦、喧染,以及新聞審判,台灣新聞惡質化,不得不讓國人憂心,閱聽人雖知引以為戒,但好奇心驅使及傳閱反而高的狀況下,助長台灣媒體惡性循環,幾乎淪變成「媒體治國」,諸多政策差不多跟著媒體走,正面新聞無法傳送,負面事件卻頻頻披露。國內媒體報導馬祖福澳港區擴建計畫,未經查證,就是典型混淆視聽。
 該報導單憑審計部調查報告文稿摘錄,著實新聞處理欠缺周延,並未實際採訪縣府業管單位,其報導內容過程也敘明不清,易產生社會大眾混淆視聽之情事。縣府亦僅就可敘明之部分,依實際執行狀況作了聲明。我們知道,行政機關依法行事,審慎處理各項工程業務。
 國內商港的規劃起於馬祖在新舊世紀交替的發端,為配合推動小三通之轉運中心需求,改善台馬間海上交通運輸,促進馬祖地區發展,並配合馬祖國家公園之設立,發展觀光休閒旅遊設施,於民國86年初完成「馬祖國內商港可行性研究規劃」,經行政院同意,並公告自民國87年元旦起,將馬祖南竿福澳、北竿白沙、西莒青帆、東莒猛澳、東引中柱等五處碼頭指定為國內商港。
 這項涵蓋四鄉五島的碼頭工程,以福澳碼頭區為中心港口,於民國90年底舉行開工,民國91年正式動工施作,地方政府基於長遠發展與需求,以及施政延續性,在施作期間遭遇重重狀況,努力克服困難,使其順遂推展。海事工程艱險及狀況頻仍,如大棟公司倒閉後,地方政府著眼工程能予順利,施作一有問題,即予瞭解,有狀況協助排除,採取相關因應措施,依合約、法律程序辦理;在作業上,就權責範圍內處理,希望的是商港能夠早日成形,帶動地方海運的升級。
 有關馬祖福澳碼頭區擴建計畫,主因係連江縣政府遭遇施工期間廠商發生財務危機,縣府與終止契約及罕見地質變異等,諸多錯綜複雜工程技術原因。連江縣政府在有限的人力及資源條件下,各項重大決定均提報交通部推動小組充分討論決議,且本於公務人員依法行政原則,非常謹慎處理。
 國內商港的運作推動,除福澳碼頭之外,北竿白沙、莒光青帆、猛澳、東引中柱碼頭也相繼推動及執行,地方政府對各島港埠整體推動、執行也是列為重點施政。商港的施作,最直接的效益是港埠作業升級,間接的是促進新生土地利用,提高經濟價值,進而帶動繁榮。四鄉五島的碼頭區全部完成之後,以福澳為樞紐再擴散,配合未來兩岸貨運轉運,有它發展的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