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要落實 民眾觀念要改變

  • 2012-02-22
 年節過後,地區各部門逐漸走回常軌,各類大小活動也慢慢開始浮現,充實鄉親的每個週末假日,但是各項研習或活動的精采之餘,我們發現真正能落實及紮根長存者,卻是少之又少;我們認為,縣府各部門透過各項全民參與的研習,來提升國民知能及社會教育,這都是正確的方向,問題在於沒有同時教育民眾對於參與研習的謹慎態度,導致一場立意良好的研習或活動,往往流於形式或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的大拜拜,長此以往,此類的研習只是徒然消耗預算而已,大可不必。
 鑼鼓聲過、硝煙散盡,馬祖各鄉在經過農曆新春至元宵期間一連串的擺暝遶境活動,現已均告一段落,這下總算是過完年了,一切都要回到常軌;而隨著公部門的運作,各層面的活力也逐漸湧現,社區的日漸熱絡,各項研習的努力徵人,都代表著民間確有其學習的需求與市場。
 以上次林明德老師來馬訪問及演出為例,他本意是帶動國樂風潮,確實吸引不少鄉親聆賞,也指出若馬祖鄉親有興趣,他也願意以自由付費方式停留教導大家學習國樂,而社區人士便藉由他的熱誠,主動規劃社區大學的二胡基礎班、進階班、彈撥樂器速成班、吉他速成班等,希望能一起帶動學習國樂之風,這是非常正確的方向。
 在馬祖生活是幸福的,動態的像各種大大小小藝文展演及觀光活動不勝枚舉,而靜態的也不遑多讓,有研習性質的各類烹飪班、手工藝班等課程,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免費參加,但不諱言的,絕大多數鄉親參加之後,有留下來的或是能留在心裡的,卻是少之又少,之間不知道浪費掉多少政府預算,研習之前,應該就要讓民眾先有自知,即透過此次研習,至少要能到達一定的學習成果及表現,不然只是多幾個人頭在裡面打瞌睡,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每年度的各類研習及教育訓練有整合的必要,一些音樂、排舞、手工藝同性質的研習應避免重複,要加強的是持續練習,而救命術、災害防救、觀光導覽等一些具專業性及需要長時間推廣的,則可改以社區大學課程,以更周延的形式推出,多用點心,就能讓各類研習展現其層次,而非每次都是時間一到,東西拿一拿就一哄而散。
 縣府去年起已經積極爭取資源投入社會教育,社區大學的成立就是一大指標,讓大家雖身處離島,卻有這麼多豐富學習資源及師資來指導,大家一定要惜福,更期待社區大學能更加多元化與全民化,提供多樣化的社教課程,以滿足社區大眾的學習興趣,參加者自身也更該有所體悟,自我設定參加此活動能達成那些預期目標,讓公共資源能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