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解禁 發展新路

  • 2012-02-24
 「賭博」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違背社會道德的產業,因此民眾一聽到博弈,直接聯想的畫面就是昏暗房間的吆喝、傾家蕩產的落魄、黑道娼妓的亂象,但目前世界上博弈產業的發展,真的還停留在我們對於家庭式賭場的刻板印象嗎?
 美國於1879年在紐奧良開辦賭場(Casino)後,目前世界上約140個國家設有觀光博弈產業,也就是說全世界有一半以上國家的公民,認同博弈產業的存在與營運,博弈是普遍存在的常見產業,很早就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情,更不是反賭陣營所描繪的怪物猛獸。
 以亞洲而論,目前包括南韓、澳門、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或地區其博弈產業均已合法化,其中澳門自1847年即已開放設立賭場,博弈產業已有165年歷史,澳門政府稅收的最大收入項是來自博弈產業,約佔總收入60%,目前澳門博弈產業從業人數約一萬五千人;而被視為極為保守的新加坡,更於2006年首度開放兩張博弈證照,採用複合休閒式觀光賭場(Integrated Resort, IR)的經營模式,以博弈結合影城、表演秀、國際會議、購物中心,成功提升新加坡經濟。而日本、泰國國內也是解禁聲四起,政府亦正在研議是否開放博弈產業。
 雖然叫觀光博弈產業,但是其實觀光佔95%,博弈只佔5%,以美國拉斯維加斯為例,每年營業額中賭博娛樂遊戲只佔7%,另外83%的營業額則來自餐飲、購物、展覽、表演秀等娛樂事業,並且其賭場經營空間只佔整體5%。拉斯維加斯因博弈產業而成為世界娛樂之都及商展首選之地,內華達州政府每年稅收有高達七成來自拉斯維加斯觀光博弈所創造之產值。
 博弈產業不僅並非完全與道德相違,其產業本身運作之「遊戲規則」可能還高度具有道德性,符合一定道德規範與期待的人才能進入,例如新加坡報紙「星州日報」本月21日報導,一名50歲婦女在去年12月23日,獨自前往聖淘沙名勝世界,在賭場內撿到手機未歸還,結果被列入黑名單,半年內不得進入賭場。其他如公務員、未成年、易沈溺者不得進入賭場的措施,亦可顯示博弈是政府高度管制的產業。
 亦有反對博弈團體對觀光博弈附帶公共建設嗤之以鼻,但事實上以各國為例,觀光博弈確實能帶動基礎建設、並大幅增加當地政府稅收。例如馬來西亞雲頂集團(Genting)今年計畫在美國邁阿密興建一座世界最大的賭場,該集團已承諾協助改建一條州際公路部分路段,此亦是「博弈綁交通」的案例。
 觀光博弈產業是對?是錯?是優?是劣?馬祖要不要推動觀光博弈產業?沒有人可以做出絕對真理的結論,而該政策也不可能由少數人來決定。對於觀光博弈政策,我們期望民眾能以更開放的想像、更嚴謹的推論來進行討論,透過公共論辯的方式,讓觀光博弈政策更加周全,在對的時間點,做出對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