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質 穩定銷路

  • 2012-03-10
 縣府建設局今年協助地區農民推銷自產蘿蔔,受到台灣知名日式料理連鎖店的青睞,今年因為作業不及,送貨時間延至產季末期,在品質上沒能完全符合業者需求,但馬祖地區不論是農漁產品,近年政府大力推廣無毒、有機政策,只要農漁民配合政府政策,好產品不怕沒銷路,而精緻目標的量化流程更是前進台灣,甚至是外銷市場成敗的重要關鍵。
 推廣在地農漁產品升級是近年來政府的重要政策,這不僅是為了解決生產過剩的問題,更結合觀光發展從特產多元化角度出發,豐富我們的觀光相關產業資源;近年來台灣市場對於有機無毒的農漁產品是趨之若鶩,我們從媒體報導中得知,消費者的導向越來越明確,對於任何食品的品質要求更甚於一切,包括近日美牛及雞隻食用安全性問題,都顯示食品健康的重要性。馬祖要如何善用可用資源為農漁產品找出路與生機,堅持品質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為了振興地區農漁業發展,地方政府多年來不斷邀請產、官、學界,就產品加工製程、包裝、架售等問題尋找共識與創意,朝輔導與合作方向努力,希望能夠為停滯不前的農漁村,注入新的活力。但現在不論是農是漁,都面臨生產人力斷層的問題,若不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注入更多科學與商業的經營生產理念,很難吸引新的農漁族群加入行列,產業沒人就無以為繼,這是地區農漁發展的另一大隱憂,值得重視。
 農漁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不論社會如何改變,產業如何多元化,這個根基都不能動搖。馬祖地小島散,任何大規模的農漁產業均受限於土地海域以及人力的限制,因此發展精緻路線是必走之路,而認清自己的優勢,並在政策配合下,推動各項措施是積極且必要的。政府的努力是需要各界的支持與配合,任何產業發展都離不開產與銷,地區過去比較偏重於生產,在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農漁村經濟也每下愈況,要重新找到出路,真的需要新的創意與思維,現在政府推出的有機無毒正是馬祖農漁產品的最佳出路。
 馬祖地區的農漁產品在早期以生鮮供應為主,內需市場足夠,現今必須要有變通的考量,在台馬交通以及貨物流通日益改善之際,消費者會比較,在競爭的市場環境裡,生存之道在於掌握有利的條件與時機,在傳統產業式微的現況下,突破性的作法是要結合現代科技與行銷手法。
 農產品運台是過去的思維,但現在發現生鮮供應只要品質夠好,即使是高額的運費也不成問題,要以高品質讓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我們有先天優良的環境,所生產的優質產品需要加強行銷與包裝,讓在地的產業有重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