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地球 培養低碳節食習慣

  • 2012-03-14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各項「愛地球」的舉止是紛紛被推崇,馬祖地區也不遑多讓,加上主管單位積極推廣「無肉日」、「無車日」等風潮影響,讓鄉親對於節能減碳等環保作法是相當有概念,而可喜的是地區不少學校也陸續推動所謂的「無肉日」營養午餐活動,以及日前特別開辦學子場次的慈濟馬祖「環保、健康、人文教育」活動,讓平時只愛吃肉的小朋友知道「原來蔬食也可以這麼好吃」,酌量攝取更是節食儉約、減少廚餘的一大美德,宣導成效良好,顯示現代環保生活習慣,真的要從小培養起。
 「世界無肉日International Meat Less Day」,又稱世界素食日或少肉日,起源於1986年一位印度的靈修聖者Sadhu T.L. Vaswani,將動物權的觀念引進印度,且創造了一個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後推廣到全世界。肉食就對整體環境生態影響,迎合現代人類肉食需求的工廠式畜牧業,除須付出巨大的資源外,更產生糞便及胃氣的排泄物、屠宰等大量污染物,而牲畜排泄物的氨、沼氣及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對環境產生重大衝擊。
 依據聯合國於2010年所發表之報告指出「為了拯救世界免於飢荒、能源耗竭及氣候變遷的險惡衝擊,全球改採純素飲食至關重要」,亦有調查評估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8%,比起全世界所有交通工具的總排放量還要高。目前全世界有20多國,每年3月20日皆聯合舉行「世界無肉日」,以宣導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資訊及蔬食減碳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所謂「全球行動、在地思考」,目前全世界皆聯合舉行「世界無肉日」,以宣導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資訊及蔬食減碳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根據「蝴蝶效應」,同處在這地球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有關鍵性的影響;近年來,縣府努力帶領大家邁向永續發展樂活馬祖,如今有了很棒的成果,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師生為了環保議題,共同參與了多項相關活動及打造空間的綠美化;環保局也努力推動低碳飲食、環保理念,一起鼓勵全民從日常生活改變飲食習慣,透過多蔬食少肉類,共同來對抗地球暖化現象。
 縣府近年大力推動馬祖成為低碳樂活島,居民更該響應低碳飲食、環保抗暖理念,鼓勵全民從日常生活改變飲食習慣,透過多蔬食少肉類,共同來對抗地球暖化現象。鄉親也別輕忽吃素的驚人環保力量,少吃一片肉,減碳效果是少騎一公里機車的50多倍。況且現代飲食大家比較精緻化,營養很豐盛甚至過量,因此民眾可以做一些機能上的調整來做身體的環保,讓自己的身體與環境都喘一口氣。一開始要全面性接受比較難,建議可以從每餐中去減少葷食的攝取,慢慢地變成一餐吃素、一天吃素來逐漸養成習慣,達到節能減碳,健康樂活的效果,也助益於全球環境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