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民間紙箔焚燒越燒越多,尤在喪俗部分,所謂「代寄」紙箔箱裝袋曾有近千箱,整夜燒上近2小時,我們再度呼籲鄉親不必過度迷信大陸「靈媒」之說,因多是惑眾歛財,賠了時間,也賠了錢財;我們認為祭拜祖先也好,悼祭亡生者也好,傳統習俗雖不可免,但有必要簡化,不宜越做越大,或是越做越繁複。
隨著小三通之便,福州一帶的靈媒曾一度頗為盛行,經輾轉相傳,鄉親「慕名」而去,但因一次付費動輒高達1萬多人民幣,相當台幣5萬之後,大家才感覺受騙,可是靈媒之說又掛在心中,也演變近年祭拜祖先燒紙箔的數量變本加厲。
地方傳統喪俗,有的是不可免,像「做藥師」儀式,當夜子孫焚燒紙箔箱給祖先往生者等,但近年「代寄」、「托寄」數百箱外,據悉,近年曾有高達近千箱;固然有的家族大,不過還是過量,不符合低碳作法,這種陋俗亟待革除。
民間除喪事大量燒祭紙箔外,年節祭拜也是繁文縟節,受傳統風俗及思想束縛,既勞於張羅又傷了財,我們除宣導葬禮改變觀念外,在改善喪禮習俗部份,也要多加導正,同時鄉公所也最好思考以行動或是其他活動方式力圖改善。民眾要教育,鄉部門要透過活動,達到民心教化。
每到年節,祭拜張羅是家人心中最大負荷外,焚燒紙箔灰燼滿屋飛揚,鄰居也是不勝其擾;年節及祖先祭拜來說,祭品準備在儀式之後還可食用,唯有紙箔焚燒是心裡最大負荷,現在是越燒越多,婦女平常摺紙箔,很多家中處處可見堆著紅色紙袋,並裝滿紙箔。燒紙箔燒得全身氣味難消,並且滿屋飛揚,波及左右鄰居鐵門、紗窗,甚至室內盡是灰屑,對家庭婦女的呼吸道也是構成不良影響。台灣近年上香方式,也開始不點燃,在上香形式之後,集中一處燃燒;再者,燃放鞭炮除使用音樂炮聲外,近年也多不使用。
一年當中從祭灶、春節、元宵、清明,再到端節、秋節、重陽,外帶祖先忌日,光是祭拜忙得團團轉,焚燒紙箔除了忙碌摺紙之外,還要燃燒;近年也開始使用類似「銀行存摺」及「網路祭拜」方式,其目的都是符合減碳。
國人慎終追遠觀念是正確,也是教育下一代孝心,問題是過去社會有較多清閒,發明諸多繁複習俗;而現今忙碌生活,家庭多是職業婦女,沒有過多時間;加上環保低碳意識提高,的確有必要簡化;況且台灣、大陸都在做簡化,反而馬祖沒有太大改變,反而越做越大。
清明節快到了,以鮮花、水果寄託哀思即可,並為祖先掃墓、清除雜草是最佳的拜祭方式。固然,風俗流傳具傳承延續之意,不過不合時宜者則予以革除。現今時代,過度迷信或過量燒法就是過當,我們倒是建議追念祖先,多去掃墓才是對的。
燒祭紙箔箱雖不可免 但數量有必要簡約
- 20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