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國加州發生大停電,有老太太因停電而被困在電梯裡、有駕駛因號誌停擺而發生車禍、有正在進行手術的病人因停電而死亡,停電使得加州陷入一片恐慌,而各行各業因停電所造成的損失更難以估計,但是美國安隆公司卻從這場人為操控的災難中,狠狠多撈到約20億美元。
從聽證會上公開的錄音帶,揭開了停電的秘密,錄音帶證明安隆公司交易員要求電廠故意關機,造成大停電,然後再乘機拉抬電價。安隆公司利用斷電手法,製造公眾危機來增加自身談判籌碼,向人民恐嚇、向政府勒索。
利用公眾危機拉抬價格的聰明算計,不僅發生在加州,也可能發生在馬祖。今年初因中興航空直升機進駐服務每個月費用從347萬元提高至550萬元天價,公部門無力支應而發生2月直升機斷航事件,造成馬祖緊急醫療與安寧返鄉空窗期的可能危機,民眾的批評聲浪,直接對縣府造成巨大壓力。此事件最終在3月16日中興航空公司以新台幣480萬元得標、履約期限1年而告一段落。
安隆斷電與中興斷航,兩事件看起來有相似之處,不論過程如何,其事件人民與政府兩者最終都是輸家,只有提供獨占服務的財團獲得最大利益。特別是公部門在面對獨占財團所引發的公眾危機事件當中,進退兩難,對抗與妥協都將招致批評,而民眾的誤解,更讓業務行政人員承受巨大壓力與不為人知的委屈。
公部門在面對獨占財團停擺業務所製造的公眾危機,處境是相對劣勢,既無有效的替代方案,更無法以公權力進行強制作為,以當時加州大停電的加州州長戴維斯(Gray Davis)為例,2001年由於安隆公司的人為停電,使得加州電價急劇上升,許多加州居民付不出電費,向電力公司及政府抗議,加州社會生活與商業行為大受影響,承受巨大民意壓力的州政府宣布加州進入緊急狀態,自二戰以來首次實行了電力管制。最後加州電力供應終於恢復正常,其方法是州政府與能源供應商妥協,雙方談判達成高價契約,並發行數十億美元的債券來支付電帳。
雖然高額電價舒緩了停電的政治壓力,但是這些高額電帳最後都必須由加州政府連本帶利付清。戴維斯痛定思痛,認為加州電力危機的禍根在於電力系統私有化,「把這麼特殊需擔負重要社會職能的產業引進私有經濟,無異於羊圈裡引入幾隻大灰狼」。加州政府試圖動用各種手段要將加州電力系統收歸公有,接管電廠,展開了「電力公有化」的加州電力改革模式,但戴維斯對財團的強硬手段卻已為時已晚。
加州人並沒有對戴維斯的努力給予好評肯定,加州選民反而對正在加劇的財政危機感到憤怒。在2003年加州州長罷免選舉中,自1998年起執掌加州的戴維斯僅獲得約45%的支持率,而慘遭罷免黯然下台,繼由電影明星阿諾取而代之。戴維斯成為加州歷史上第一位、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被罷免的州長。
美國知名媒體MSNBC分析戴維斯罷免案指出,「加州民眾對戴維斯的不滿始自兩年前的能源危機,經歷了大規模停電,高能源價格,380億美元州政府預算赤字之後,加州以選票決定放棄11個月前才連任的戴維斯」。
後來美國導演艾利克斯(Alex Gibney)將安隆公司的聰明算計,拍攝成紀錄片《安隆風暴》,該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並是許多大學商學系的指定教材。《遠見雜誌》曾評論該片時指出「維繫資本主義文明的所有安全閥:政府、媒體、律師、會計師、投資銀行,不但全部失靈,而且淪為財團犯罪的共犯」、「被視為第四權的媒體,不知道是『無知』,還是同流合污,在整個安隆案中,也淪為編織『國王新衣』的假裁縫」。
我們民主社會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讓安隆公司與中興航空對公部門予取予求?政治人物、媒體、會計師、中央政府等對於斷電、斷航提高價格的手法竟視而不見,甚至淪為替財團辯護。
雖然馬祖斷航危機在3月16日中興航空公司以新台幣480萬元得標而告一段落,但是接至而來的將如同戴維斯政府當時所面臨的情況,票價調整的爭執、縣府財政的危機、是非正義的質疑,以及公眾對公部門處理危機事件的支持與否等,在在都考驗縣府團隊。我們期望縣府團隊應避免步上戴維斯政府的後塵,並且應全盤檢討直升機政策,避免一年之後再度上演財團引發公眾危機的「聰明算計」。
公眾危機的聰明算計:安隆斷電與中興斷航
-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