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善治時代的到來

  • 2012-03-27
 詹姆士•羅西瑙嘗言:「沒有政府治理的時代已屆臨」。深究而論「治理」概念,主張社會如同一網絡般,彼此行動者間資源互賴與交換,強調除政府可為權力中心外,民間機構、非營利組織等單位,亦為權力核心主體,都可能影響整體政務發展;也因此課責對象將不再侷限於政府機器,更包含公民社會所有主體。
 由是,「沒有政府治理」,即主張政府將權能釋放到民間,讓權力中心移轉到市場企業、民間社會,取代政府所不足與不能之闕漏;在這般願景規劃下,沒有政府治理最高境界,即冀望能達到「善治」畛域,讓公共利益極大化。
 馬祖在轉型為地方自治以後,一直以「善政」為施政的目標與服膺重點,所要求的不外乎是「公僕的清廉」、「有效率的行政」、「依法行事」。
 然而,在治理時代的洪流下,單純的善政恐不符當今社會變遷,反倒應以「善治」(Good Governance)為圭臬,透由「正當性」、「透明性」、「課責性」、「法治性」、「回應性」等方針,讓馬祖的轉型更具時代性與全球性。
 講求正當性,讓政策更踏實;馬祖仍在轉型過渡階段,公僕應試著將過去人治色彩的心態,調整為以法治為基石,在政策擬議前,多與民眾進行公共商議、交互對談與論證,使彼此能達成共識及政策的推動。落實透明性,讓政策更透明;隨著民智開化與資訊傳媒精進,資訊公告周知,讓鄉親對政府是清楚了解與信賴的。運用課責性,讓政策更上軌道;馬祖地方自治的落實,不啻是民主政治開花結果,須思考對公僕表現績優或失敗予以獎懲,讓公部門時時警惕。強化法治性,讓政策不搖擺;對於鄉親案件的申辦,均應持相同水平來辦理,所有的施政均需依切依法辦理。善用回應性,讓政策更人性;政府固然有行政裁量權,必須建立溝通管道,隨時知曉民瘼與想法,充分反映民意所需。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今日世界已到了無疆界的全球化時代,政府的功能將逐漸式微。」馬祖在兩岸關係扮演角色,隨著三通開放與直航後,愈顯重要,與此同時,關係馬祖未來發展決定主角,將不再單單僅有政府機關,更多的兩岸民間團體、社區協會、對岸政府單位等多元關係人,都牽引著馬祖發展與前進。
 馬祖未來思維應從過往的「統治」轉型為「治理」,再精進為「善治」,讓馬祖走出世界,讓世界看見馬祖,真正發展為「海洋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