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主管人才 落實行政效能

  • 2012-03-28
 本論昨天從「善治」(Good Gover-nance)此概念,來分析如何從時代洪流之中,找到符合當今社會變遷的舟楫,並強調要透過「正當性」、「透明性」、「課責性」、「法治性」、「回應性」等方針來落實;面對劇變的時代環境,行政體系效能必須革新;我們認為,各部門落實團隊精神,積極行事,並因應未來人力斷層,早做因應,落實培育在地人才。
 「服務團隊」乃彼此間的相互支持與信任合作及溝通關係,相互分享,成員為共同績效負責。揆諸公部門性質,似乎較偏向「團體」性質,難以在工作上具「我有一份」的歸屬感與向心力,促發在跨域合作上產生困阻。行政本位主義,則易導致各單位間為減少麻煩,對於跨部門間的請求協助,能避則避、能閃則閃,除減少勞心勞力,更求節省資源開銷。
 人才進用、拔擢,是地方自治的永續基礎,但我們可以預見到未來人才斷層的嚴重問題;地方體制變革之後,公務體系結構及生態改變,地方政府呼吸到在地人才銜接的必要性,除計畫性培養之外,也釋出職缺列入國家考試,吸納故鄉青年加入地方公務團隊,以永續地方建設推動與發展。
 因考試門檻,過去十多年來真正有在汰換的比例是較少,或是成了外來考生過水之門,雖有心服務,但考量家庭背景及生活,我們也可以理解;再者,公務權益保障,諸多積重難返,任誰來擔任主政者,都很難撼動此區塊。
 目前地方一、二級主管年齡層,平均已在50歲以上,在提前退休風潮及後半生涯規劃觀念的建立,大多鼓勵在55至60歲左右就提前身退,亦即再過幾年,現職主管陸續退休後,勢必造成縣政上的銜接困難,所以相關單位有必要研議培育高階接班人才,基層人員要加強品德教育。
 政府機關組織學習思維,讓公共組織注入組織學習的活水。進一步言之,組織學習能使公共組織整體不斷進步,使組織能力不斷提升,並培養全新與前瞻的思考方式,提升整體競爭力。政府機關若能引進組織學習動能,使組織部門能彼此相互了解與同理體會,更提升動能與活力。
 學習與吸納,可使公部門更富知能。機關組織終究係由人所組織構成,缺乏公僕的施為,將致組織遲緩不進,無所做為。職是,可透由標竿學習的方法,使組織成員有機會進修學習,增益其所不能,致使在業務的興辦上更具專業與知能,做出更便民與同理心的作為。
 單打獨鬥已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為團隊合作、互助互賴、團體學習,唯有透過跨部門的相互支援,才有可能提供高品質與高效能的政策成果,讓民眾感到肯定與信服,對政府更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