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開辦社區大學,連江縣是全國二十三縣市中起步最後一個,但能夠在去年以試辦性質展開第一屆課程,已經讓許多人感到欣喜;而第二個學期的春季班,全縣課程也從二個提高到八個,讓課程更加活潑實用,由於仍必須視報名人數多寡,決定是否開辦,因此也鼓勵地區鄉親踴躍報名參加,讓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環。
在台灣許多社區大學的課程都是豐富而多樣,選課時候厚厚一本課程表,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許多開課的師資不見得一定是符合教師資格者,只要在特定領域有專長,願意跟大家分享都可以嘗試開辦,許多的人除了抱著終生學習的態度外,更多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
馬祖早年許多民眾不認為馬祖可以開辦社區大學,理由很多,像是交通不便、師資難找、沒有人要上課等,當然這都是可能的因素;但困難是可以克服,願不願意踏出第一步去嚐試,讓終生學習的根在馬祖發芽才是重點。縣府教育局在去年排除萬難,開始試辦社區大學,由各校擔任教學中心,徵求開課師資後,再接受學員報名。
可喜的是,相對去年,今年課程有增加成長,這對於馬祖而言相當不易,也要有心人願意投入,擔任社區大學師資所領鐘點費微薄,但重要的是跟大家分享;馬祖許多退休軍公教或是一般鄉親,都有著個人的興趣與專長,也許是農耕、植栽、剪紙、運動、美容化妝等,讓個人的專長成為跟大家教學相長的素材,不但增加馬祖社區生活的樂趣,也讓人際交流更加融洽。
曾志朗在擔任教育部長時說過,社區大學為許多有心學習的民眾開闢了一個方便的管道,也為成人教育及終生學習注入活水泉源。社區大學富有濃厚地方性的色彩,更具有社區意味。各社區大學逐步在各地推展,此以深化民主、重建社會、培養現代公民、鼓勵民眾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新型態組織,已深得民眾、學術界、社運界以及社區工作者的重視和支持。
社區大學可以透過與社區結合,培養公民參與社會關懷的意識,激發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參與的熱忱,提升其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意願、能力與興趣。社區營造在馬祖行之多年,部分已經面臨瓶頸,透過社區大學開設對於社區有幫助的課程,凝聚社區共識,都是社區大學可以做的事。
社區大學的成功與否關鍵不在公部門,社區大學的活躍在於地區鄉親的投入,公部門打開一條路,為大家建立一個平台,提供部分資源,但擔任師資與學員,都必須仰賴眾人的參與,教與學就在一線之隔,讓生活更加具有意義,大家一起創造屬於馬祖的社區大學。
教學相長 終生學習
- 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