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島遺址新發現 馬祖新「亮」點

  • 2012-04-09
 發現亮島出土疑距今約7900年人類骸骨,引起國內媒體注目,令人振奮。這項工作還在深入發掘、調查;目前亮島除了島尾1號、2號與百勝港遺址之外,還有一處遺址需要進行發掘作業。馬祖在古遺址的發現,未來除豐富、拉長馬祖歷史生命外,也是未來考古旅遊及學生考古探究之旅最佳活動區塊。
 亮島遺址疑埋藏7900多年的「亮島人」出土,起因於亮島駐軍60週年紀念,去年夏天,縣長楊綏生登島參加慶祝活動,在百勝港周邊看見貝塚,建議考古學家陳仲玉來馬祖研究,地方政府和研究團隊積極、認真且默默耕耘,促成了這次大發現;雖然辛苦,他們和考古隊都很高興各界能促成此大事。
 過去軍管時期,諸多地方及事物被管制、封存,在體制改變後,民國89年馬祖發現幾乎瀕臨滅絕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之後,同年又發現地方考古價值的文化遺物,不但改寫了馬祖歷史,也見證了馬祖歷史價值。
 做考古遺址普查,在過去調查中,除了東莒熾坪隴史前遺址之外,在諸島普遍發現歷史時期的陶瓷片,其中尤以東莒島福正島村的蔡園裡遺址試掘中,出現貝塚兩處,出土陶瓷片內容豐富,年代發現可使馬祖地區的歷史時期上推到1300年前。
 由於這些新發現,地方也曾邀請兩岸考古學者,針對馬祖地區的出土內容進行學術性的交流,找出馬祖更真實的歷史沿革。學術研討的主題探討的是出土陶瓷器與大陸福建地緣及其與海洋文化的關係,並從遺物中論證種類年代,以及遺址生態環境與古代人群的生業,從各個專業領域中論述也彙整新的參考價值。
 遺址的發現,最大意義在於根據考古學的證據和確實的定年資料,可以將馬祖地區的歷史往前推,在古代早有人類定居於此。由文獻的記載可知馬祖歷史始至於明清時代,但由歷史時代遺址來看,我們可以確知宋元時代即有人類長期定居於此,而非因捕魚或海盜行為而短暫的停留於此。
 現今,調查資料中發現,許多史前遺址在建設及民間建築或農耕之後,有的遭破壞或消失,所以,未來的保護、注意住居建築物擴張對遺址的影響,以及防止任意採集行為;我們希望引起地方人士重視自己的文化資產,並起而保護它、研究它及認識它,甚至於推廣它。
 歷史文化的價值是永恆的,搬不走也無法複製,亮島遺址的新發現,期盼未來成為馬祖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