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媒體曾報載某國小校長,要請寒假作業做得好的學生吃牛排作為獎勵,學生反問「我們不是要節能減碳嗎?」關於節能減碳,每個人都會說出一番大道理,卻常「行不顧言」、事倍功半,這種情形在生活周遭處處可見。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從機關學校到民間,常常將節能減碳當成一件活動辦理,活動之外或結束後,又回到過從前的生活,仍然還是處於口號多於行動的階段。
國際油價節節上升,節能減碳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人人耳熟能詳,但不表示都能實踐,否則怎會有許多公務機關的空調冷得讓人受不了,路上一輛輛「一人坐」的自小客車的現象。談環保、說節能減碳,大多數人總不脫說一套、做一套的習性,公部門也只知「坐而言」,卻不見「起而行」。節能減碳並不是一個活動,而是必須時時刻刻要做的進行式。尤其是大人們,不要口口聲聲說要節能減碳,可是卻做些背道而馳的事,不要忘記,言教固然重要,身教卻是對小孩最直接的影響,如同這位校長一樣,說要請吃牛排,學生非但不領情,還提出質疑,不是很難堪嗎?
台灣的能源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為進口,因為先天條件的不足,馬祖離島的發電成本比台灣高出甚多,在石油短缺與價格節節上升的時代,為了全球生態、為了未來生活,享受高成本電價的馬祖,更是要建立節能減碳的意識與行動。節能減碳不是道德教育,不能只靠口頭宣導和勸說,除了政府必須要以身作則,並擬定具體計畫,讓節能減碳進入行動階段外,無論是學校或社會,都必須在生活各層面學習如何做「節能減碳」的新行動,讓節能減碳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建立友善環境的新生活型態,否則,再多的會議、文宣都不過是形式,只會浪費更多。
地球暖化愈來愈嚴重,節能減碳喊得震天價響,其實喊再多口號,不如動手落實。看看我們的周遭,常見口口聲聲節能減碳,所做所為卻背道而馳,動不動就用微波爐,塑膠袋一個一個丟,清潔劑大罐大罐買,這些都是違背環保的作為。改穿輕便服裝、少開冷氣多開窗、隨手關燈拔插頭、少開汽機車、多走路以保健康、愛用當地食材、吃多少點多少、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自備環保餐具與購物袋、做好資源回收再生利用的節能減碳宣言,又有幾人做到?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造成的,溫室效應則是人類排放太多二氧化碳造成的,因此唯有靠每一個人的自我覺醒,從內心落實減碳,化口號為行動,才能真正為地球減輕負擔。
面對地球環境的惡化與能源危機的衝擊,環保意識的建立,已成為現代人共同的責任。對馬祖而言,尤其艱鉅的挑戰在於能源全部仰賴進口,如何有效突破現有瓶頸,進一步落實節能作為、改善環境品質,是推動節能減碳的第一個效益。洗菜、洗米水用來澆花、沖馬桶,隨手關燈、拔插頭,雖是「老套」,卻真能省下不少能源。若人人都能從日常生活中,養成節能減碳的習慣,雖然每個人的減碳量微不足道,但若能蔚為風氣,就能聚沙成塔,真正貫徹節能減碳的理念。
節能減碳從心做起
- 201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