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溫馨母親節的季節,也是教育部訂定的孝親家庭月,孝道是中國優良的傳統,但隨著功利社會錯誤觀念的誤導人心,致使社會亂象與價值觀的改變,部份媒體迎合閱聽人而強調負面報導,影響善良風氣,所謂社會的正向力量遭到忽略。修身、家齊而後天下平,我們期待學校與家庭教育能著重孝親區塊,用道德風氣改變社會。
百善孝為先,重視孝道的家庭必定和諧。近年來,因為臺灣家庭型態的改變,忙碌的雙薪家庭,孩子與家人相處時間減少,為喚起國人對於孝道的重視及培養關心父母、尊敬長輩的態度,教育部將5月定為宣導「孝親家庭月」,當然灌輸孝道觀念不能只是一個月的孝親活動,重要的是透過不斷的宣傳與教育,讓孝親成為人人重視的正道力量。現在的教育模式給孩子很多的保護,孩子的挫折忍受力相對較低,如何教育孩子深刻體認到家人的重要性,進而更能尊敬長輩,是現代教育重要的課題。
在升學主義抬頭的今日,教育的目的往往只在為追求進入所謂的明星學校,道德教育也因此遭到忽視,少子化競爭激烈的功利社會,讓「孝子」時代提前來臨,父母親迫於現實採過度保護主義教育孩子,價值觀遭到曲解,這正是現代教育面臨的重大危機。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順父母乃天經地義之事,台灣媒體經常報導逆親之人事,這是學校與家庭教育失敗的表現。台灣社會除了少子化的現象外,人口老化的問題也日益嚴重,有關老人福利與安養問題,正在各縣市受到重視,相較於部份縣市,馬祖的老人福利尚稱良好, 但福利與孝親是兩回事,所謂教孝月活動也往往流於形式,而家庭仍是孝道教育重要的起點,父母親的觀念尤其重要,為人師表者更應樹立典範,身體力行,將孝道精神融入生活教育之中。
和諧家庭是進步社會組成的基本要素,而孝親又是和諧家庭存在的必要條件;近年來馬祖受外來風氣影響,在潛移默化之中很多傳統的美德正在消失,包括我們的政治人物、學校老師、社會公眾人士的一言一行,都足以影響社會風氣與價值觀,也可能成為孩子們學習模仿的對象。孝道精神不能只是一句口號,在接下來的孝親月之中可能會有很多配合的宣導活動,要讓孩子從活動中學習孝道的真義,大人們更要以身作則來弘揚孝道精神。
發揚傳統孝道精神
- 20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