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婦女新思考

  • 2012-05-14
 在母親節特別日子裏,我們向所有的媽媽們說一聲:母親節快樂;同時,我們也鼓勵馬祖媽媽們在忙碌之餘,也要對自己好一點,多些休閒,少些牽掛,走完美好、幸福的一生。環境在變,觀念也要轉換,在每個階段為自己生涯規劃及生活安排,不必一輩子都在為家務打轉。
 地方傳統婦女刻苦勤奮,終生為家庭付出,從年輕到終老,都在為子孫牽掛、操勞,儘管母愛不需要回報,而孝敬之情也難以報答養育之恩,唯有婦女朋友在大環境變化下,必須自我思考,不僅應該,也很有必要。
 以步入中年婦女而言,在子女長成,踏入社會工作之後,不必過於溺愛,這樣反而阻礙子女發展,除給予經驗傳承、指導之外,不宜過多干涉,盡量鼓勵自立,尤以成家後,更不宜再予照料子孫。
 女人一生辛苦,自婚後生子撫育長大,付出青春;到子女進入社會工作,是一生中最輕鬆時刻,難得喘口氣,為自己後半輩子規劃生活,若再為子孫照護,終其一生都在忙碌圍繞,不但體力無法負荷,易生病痛,也加速老化。我們建議採台灣新祖父母主義的作法,社會新生代收入有限,難以養家糊口,能力範圍許可的話,子孫出生養育給予適當補助,如保母費幫他們負擔一半,讓子女感受做父母責任。
 子女的出路,做父母親只能給予方向或是提示,當有正當需要時,如創業或是工作投資,在家庭儲蓄上可以給予支援協助。不過,做母親自己辛苦一輩子,也要適度寵愛自己,除要規劃後半輩子安養外,趁行動還是方便之時,多讓自己出去走走,拉大一下自己的見聞。
 中年媽媽們在自己最輕鬆時刻,要去注意自己身體、體態保養,把時間留給自己運動健身,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或是休閒、自我愛好的事物;有空檔偕同家人出遊,為過去辛勞及空白填補。
 以在地新生代媽媽來說,改變過去一胎或是兩胎的想法,多多生育,趁年輕體力尚可之時,照顧子女也不會太累。經濟能力許可範圍內,現在生三胎不算多,生四胎更佳。當然年輕時期怕多生,一則經濟壓力重,二來無法照顧;但到子女長成,步入中年之後,不會有所遺憾。我們建議雙薪家庭,幼嬰子女請保母照護,不必過度呵護或牽掛,反而子女成長順利。
一切都在變,人生不足百年,而與自己最貼近的、給予自己最多的莫過於自己的家庭。孩子對母親而言,永遠像是一支風箏,不管它能夠飛多高、多遠,那根線永遠繫在母親的心中,但不能將它緊抓在手中,給自己太多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