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閒置營區活化再利用

  • 2012-06-01
 馬祖隨著戰地政務解除後,國軍駐軍正在不斷銳減當中,當年隨處可見的軍事設施、營區碉堡等,有許多已經面臨荒廢閒置的情形,因此國防部近年來的政策便是檢討不需要的閒置營區予以釋出。縣府去年亦曾經針對已完成撥用或即將釋出的51個廢棄營區進行討論,鼓勵相關單位踴躍認領或提出活化利用需求。
 同樣的問題在台澎金馬上演,國軍數目的減少,相對硬體需求的縮減,讓全國各地都有同樣的情況發生,南投縣名間鄉公所選擇八十坪至一百坪左右的三座碉堡,在碉堡上打造大茶壺,呈現結合茶葉產業的「新烘爐、新茶壺」的蜜月區意象,由公所直接經營。
 名間鄉計有二十七個軍事碉堡,幾年前「解甲歸田」後,從國防部撥交公所管理,繼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斥資兩千萬元經費改善碉堡對外交通、環境,並增設供水、供電管線改善碉堡缺水缺電問題後,公所再爭取中央補助打鐵趁熱推動「珍珠計畫」,即一旦碉堡夜間照明設備全部完工,在松柏嶺夜空下,將宛如明珠般閃亮。
 苗栗市公所則向行政院客委會申請經費,將大坪頂部分舊營區,改建成「貓裏客家學苑」,同時安排客家社團,在這個夥房造型的學苑中,進行各項的展演與研習,不僅將閒置空間再利用,也活絡了地方的藝文發展。
 當然也許有人認為這些鄉鎮面臨的是數目較少的營區,而金馬面對是整個地景的軍事設施,上一屆的金門立委就曾經全面阻擋金防部,暫緩拆除所有閒置營區,並希望縣府進行「金門地區既有軍事設施保存及再利用整體規劃」,將金門50年的戰地歷史,轉化為軍事觀光的資源,打造金門成為亞洲諾曼第。
 法國諾曼第曾發生二次世界大戰關鍵戰役,戰後透過「軍事博物館群」的規劃,從「核心博物館」(整體陳列世界戰爭歷史與諾曼第戰役的歷史意義),衍生至「現地博物館」(在戰爭地陳列該役之狀況及設備)以及「現地戰跡保留區」(保留戰地遺跡或工事)等一系列整體規劃的軍事設施,成功將戰爭歷史轉化為軍事觀光資源。
 金門去年進行「金門地區軍事設施釋出接管審議機制暨規劃運用」的委託案,辦理100年度計畫拆除金門地區之營區調查及再利用方案檢討分析,更研訂一套「金門縣政府接管空置營區碉堡審議原則」,以作為專案接管小組運作依據。
 馬祖最重要的觀光資產就在於,曾經的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戰地地景風貌,隨處可見的軍事設施,即便凋零都有他存在的價值;在可用的閒置營區部分,馬祖地區再利用的成功典範不多,興建新房舍四處可見,即便官方單位都搶著爭取經費,蓋新大樓,我們建議應重新省思與利用舊有建築物,並且開放民間的利用,透過民間的活力,增加閒置營區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