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麵店增加 看消費的走向

  • 2012-06-04
 馬祖開小吃店或是民宿,生意起伏是很大,固然跟環境、客源流量有關,不過近年自助遊客增加,同時未來是在地趨勢行業,業者如何精進、永續,也是必須思考問題。以餐飲為例,東引麵店曾萎縮至1家,如今又擴張到5家;南竿最近又開起牛排店,大家看到都很開心,有祝福也有期待。
 前述生意起伏很大,主要是很多開張時熱熱鬧鬧,到後面冷冷清清,甚至關閉歇業,雖然大家認為客源太少,其實是現今消費族群改變,做生意對象要以在地消費者,及外來遊客為訴求。地方有很多失敗例子,尤以餐、飲業居多,但也有小店、小本經營成功版本,轉型以台灣散客為主,並穩定經營,連在地食客也不少。
 地方都是小本生意,在成本考量上,不能以個人薪資、房租(價),動輒再以運費高、外島原物料成本高,將成本反映在價格上,這樣易造成在地消費者回流堵塞,最後往往變成前頭熱,後面冷情境。另外,散客近年增加最多,東引麵店好生意也是如此。
 小吃餐飲等行業,在馬祖必須薄利,以量取勝,賣貴的話,下次再回流捧場機率低,使得地方很多小吃店最後難以支撐。地方原本在地客源有限,現今必須鎖定外來散客,也就是背包族及自由行客群,以清水、山隴一家餐飲店維持好生意,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大眾消費價格,每日食材都很新鮮。
 賺生意時代已經過去了,地區的餐飲面臨競爭;但願在地業者能更體貼顧客的心,實在消費,地方開放旅遊大門後,整體來說,在遊客服務部分雖有提升,但還有待努力改善及升級空間。
 在服務遊客部分,最重要兩項就是吃、住,我們認為小吃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東引從萎縮到1家,現在開到5家就是最好佐證。遊客餐飲的經營型態,地方近年已有轉換,隨著消費族群對象及消費觀念的改變,不得不做調整因應,如本地菜餚、在地特色套餐、簡餐等都端上桌,這就是變化的開始,但是在精緻部分還是不夠。
 從住到吃,是旅遊兩大訴求,地方風味餐的調製,的確在食材來源上有困難之外,花樣變化上也有難處,不過,我們也要破除大魚、大肉的觀念,必須以特色餐為主菜,再搭配一般家常菜、麵食等,讓遊客有不一樣的感受與飽足感。
 餐廳大盤魚肉的菜餚已有褪色之勢,取而代之的是在地菜及小碟風味;大桌擺宴的風尚也亦消退,新興當紅的是不受客人人數的隨意小吃,我們想想看如何再精進、民間再投入,以及怎樣提升經營理念;同時,建設工商相關部門如何配合宣導、輔導及活動協助,讓地方業者調整經營型態、方式,帶動新的型態,成為在地旅遊特色餐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