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四鄉五島的阿兵哥是鄉親們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也是公部門施政推行的重要夥伴,對於縣政的順利運營,扮演相當關鍵角色。然而,在兵力精簡後,如同失去重要左右手;但鄉親對公共品質的要求並不因此下降,反倒隨著全球治理的時代有所增加,並隨民主的深化而更強調民意的尊重。進一步而言,在資源拮据狀況下,縣府團隊若要透過減少服務而維持現有的預算成本,勢必將受鄉親的反彈。面對新時代的到來,縣府必須積極思考轉型成「企業型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
Osborne & Gaebler在1992年出版的《新政府運動》一書中,指陳企業型政府係公部門應用新的方法來處置有限的資源,以達到最大生產力的效能與效率;二氏更進一步揭櫫企業精神政府的十大原則,或可作為縣府在未來轉型之參考。領航催化;政府只管大原則方向,非事必躬親的著眼小細節。授能社區;將公共服務權力下放給民間,讓社區服務更具及時與效能。效率競爭;透過各政府機關間的競爭,以激發進步發展。任務導向;政府以目標和任務為導向,而非以法規命令為策力。
成果導向;重視產出績效,並視其結果達成程度論功過。顧客導向;人民就是政府服務的顧客,要秉持顧客至上心態,一切作為以符合鄉親需求為依歸。積極開源;各公部門不能只會節流,更要思考如何在資源稀少性的環境下,去開拓有利發展的財源,厚實財政。前瞻預防;施政作為不單單只是做保母角色,於事後收尾,更要能具防範未然、未雨綢繆的遠見思慮。分權參與;政府應走出戰地政務時期集權思維,取而代之的,要把權力外放到市場部門、民間部門、兩岸與國際組織等,借用更多單位與人民的能力與資源,來和造公共服務。市場導向;要向市場學習,探索如何能有效撙節成本,並富效率與效能的作為。
有道是:「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只有靠自己,最好!」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馬祖無法再過度依賴軍方的支援,應進一步以企業型政府的精神來引導縣府團隊的改革,用服務與效能來爭取更多的認同,讓世界看到馬祖的蛻變與轉型,賡續擦亮這顆不凡的海上明珠!
思維轉型 打造企業型政府
- 201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