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亂丟菸蒂每年高達百億根,濾嘴內含污染毒素,「聚丙烯」不易分解,嚴重影響環境,也是下水道阻塞的元凶之一。這數據證明,民眾的公德心有賴提升,政府在宣導和取締方面,必須建立一套機制,才能遏止缺德的行為。自98年1月11日實施菸害防制法新規定以來,民眾遭受二手菸害情況,整體上已有明顯改善,大多數的公共場所的確比較少見到吸菸的人了,但是在一些比較具有爭議的場所,像是餐廳、客輪、網咖等,還是會見到癮君子吸菸的情況。
馬祖有四鄉五島,搭乘客輪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過去菸害防制法新規定未實施前,客輪甲板視為戶外空間,可是菸害防制法新規定上路後,明訂大眾交通工具為法定禁菸場所,客輪為大眾交通工具之一,民眾只要上了渡輪,即全面禁菸。不過,新菸害防制法實施至今,在客輪上還是常常可以看見有人抽菸,而且抽完後隨手就將菸蒂丟入海中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民眾對菸害防制法的認知與支持度高達9成以上。但是,吸一根菸只要短短的一、兩分鐘,民眾在禁菸場所吸菸形同「動態違規」,執法單位確實不易稽查。不過,既然網咖、客輪、咖啡店及餐廳遭人檢舉吸菸比例較高,就應列為重點稽查場所,加強稽查頻率。其次,菸蒂也是令人厭惡,行走馬路上,常見車內丟出菸蒂,下水道、水溝、花圃、道路邊等地,更是觸目可見。吸菸者隨手一彈,全然不理會「環境衛生,人人有責」,不在乎「清潔衛生,從我做起」,製造髒亂,一般人苦無蒐證配備,只能氣怒卻無能為力。
為了杜絕民眾亂丟菸蒂,建議效法其他縣市做法,以高額的檢舉獎金作為誘因,鼓勵民眾主動檢舉,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依照「檢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獎勵辦法」,亂丟菸蒂罰一二○○元,檢舉人可得三成獎金,已有人累積獎金破百萬,成為「達人級」,可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面對禁菸場所之吸菸行為及亂丟菸蒂的行為,政府分身乏術,由檢舉人當「爪耙子」,請領績效獎金,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如果地方政府都能編列預算,由民眾擔任環保尖兵,讓違規吸菸者與亂丟菸蒂者,成為「全民公敵」,無菸害的清潔無毒環境才能早日實現。
營造健康的城市,讓民眾居住在清新的生活環境,提升國人健康,是政府必須致力執行的政策目標,也是責無旁貸的責任。菸之於人類,有百害而無一利,菸害的防制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更絕對是一件百分之百正確的政策。
主管機關也唯有落實執法,加強重點場所的輔導稽查,澈底消除菸害,才能盡到維護民眾建康之責。
打造無菸環境 執法要落實
- 20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