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返鄉人潮及外來人口的逐年增加,長期在地生活的鄉親,近年可以發現各類新開店面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而且不少是老店新開,以去年的咖啡坊及最近的牛排館為例,業者願意聽取顧客意見,耗資裝潢全新店面,以更大更新更好的環境,來贏得舊雨新知的青睞,力求重新出發、永續經營,非常值得大家肯定;我們認為,地區商業傳統「小而省」的經營模式應重新思考,畢竟消費者都愛求新求變,不求突破、固守老觀念的店家,都可能難逃淘汰一途。
馬祖地區從90年代開始,拜台灣不景氣之賜人口逐漸回流,但由於地區工作機會向來有限,不少鄉親就興起「自己當老闆」的念頭,新開的店面也是基於「民以食為天」,九成以上都是以餐飲業為主,還可細分為早餐、小吃攤位、飲料、咖啡等店面,其中不乏是台灣的加盟店,一時之間各種店面紛紛成立,顯見景氣確實有點回升。
在新店面陸續開張的風潮下,也讓老店面是備受考驗!確實,只要稍微注意,就能發現近年各老店面的業績都在萎縮,許多新店歡喜開張的背後,是更多淘汰老店的關門深鎖,畢竟地區市場就這麼大,殘酷的「零和」效應是展露無遺。
對於新店面的開張,我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地區軍民在飲食休閒上,多了不少新選擇,也能從其中享受到更高水準的商品與服務,所謂適者生存,商場上能持續經營下去的才是贏家。憂的則是開店就要花錢,不管店租、裝潢、請人、材料儲備都是投資與長期的支出,所費肯定不貲,這些投注的經費都是血汗錢,如果不能回本就關店,相信對業者一定是一大打擊。
在此,我們要對於敢投資、肯改善及提升水平的店家予以鼓勵,畢竟商品品質及服務水準才是王道,我們可以發現,在這波求新求變的風潮下,地區傳統店家尤其是雜貨店幾乎全部式微,甚至關門大吉成了純住家,徒留一塊老招牌紀念曾經風光的時刻,餐飲業則多在苦撐,只能看少數願意投資擁有大場面的業者笑傲江湖,道盡商場的現實。
我們認為,依據經驗法則,一定要維持商品及服務品質的不墜,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是商場競爭的生存之道,所以老店面賺夠本之餘,也應見賢思齊,像牛排館就是考量原先店面太小太亂,所以願意耗資裝潢自宅,也讓老主顧們是相當開心,顧客群也藉此突破及擴張,我們勉勵所有店家要當負責任的企業,以長久經營為目標,跟上求新求變的潮流,勇敢走向大而美的趨勢,以良性競爭激發好創意及高品質,才是地區消費者之福。
欣見地區商家走向精緻化
-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