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身障朋友「行」個方便

  • 2012-06-15
 週末地區身心障礙協會舉辦端節前夕烤肉活動暨宣導活動,家中有身障兒的一位媽媽,因為家中無人可載,所以無法參加,曾經電詢地區復康巴士可否協助,答案是只有登記就醫者可以使用;而這位媽媽曾獲地區模範母親表揚,帶著兒子前往台灣受獎,卻因為被計程車拒載而淚灑機場,地區對於身障朋友的設身處地照顧,似乎仍有待加強。
 家有身障兒需要更多的幫助與社會的協助,去年身障協會曾經披露邀請台灣身障朋友到馬祖一遊,才發現在馬祖身障朋友有多麼大不易,在抵馬的交通工具上,小型飛機的空間狹小,幸而南竿機場尚有斜坡式登機輔具,方便輪椅族的上下機,臺馬輪則根本沒有無障礙空間可言,而一張多人費力搬上天后宮的照片,也顯示地區許多景點的無障礙設施不足,雖然大型公共建設近來已被要求必須符合無障礙空間要求,但屬於舊建築的部分,幾乎都是以替代方案為之,例如按愛心鈴請求協助。
 家中有一位屬於極重度身障者的媽媽,反映日前因為想要參加地區身障協會舉辦的烤肉活動,希望找復康巴士幫忙,但因為不是就醫,不符合地區使用復康巴士的規定,因此無法滿足這位媽媽的需求。
 檢視地區的復康巴士,也就是載送身心障礙者的巴士,與一般的巴士最不同的是,多加裝了方便身心障礙者上下車的輔助器材,例如輪椅升降機等。馬祖目前擁有三台復康巴士,兩台在縣立醫院,一台在大同之家。
 依據縣醫使用辦法的規定,僅限於就醫可以登記使用,費用為全額補助,而以四月份為例,單月就使用高達一百零四趟次,使用率算高,而無法開放就醫外使用,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載送的人力,目前縣醫僅有一名人力,在上班時間必須擔負所有復康巴士的運送工作,似乎沒有餘力可以支應其他需求。在台灣有些有固定的運行路線,也有些採預約制,點對點接送身心障礙者,身障者可以用較低廉的費用,搭乘該項交通工具,以大台北市為例,並不限就醫使用。
 然而就家有身障者的家庭而言,行的不方便幾乎成為惡夢,上述的媽媽不敢帶身障兒出門,多次遭計程車駕駛拒載,上下船也不方便,在島內移動則必須仰賴家中壯丁,若家中壯丁不在,則幾乎放棄所有出門的機會。馬祖身障者其實數量並不算多,快樂的島嶼住著快樂的人們,在每一項的政策背後,多一些思量,站在當事人的立場想想,或者推著輪椅馬祖走一遭,感受其不便,真的建構身障者在馬祖行的自在與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