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活動 在地人來辦最理想

  • 2012-06-18
 在地力量大,從社協到廟管會,由活動至進香,處處展現民間豐沛能量,除活動節奏感好之外,那種感覺、情境、味道更好,絕非委外廠商所能比擬或是取代;我們希望地方各社協到廟管會能夠跨域整合,把馬祖特色找出來、送出去。
 山隴境白馬尊王廟2012兩馬同春鬧元宵系列活動成功,到101白馬尊王聖誕千秋系列活動,具民間色彩活動,再次呈現地方節慶文化的確需要在地元素,才有在地味道。各島村落諸多活動都有成功版本,未來除政府公部門扮演火車頭角色之外,民間組織也要共同推進,形塑馬祖節慶旅遊招牌及特色旅遊島嶼。
 實施地方自治,開放觀光大門以來,以在地節慶文化活動,不是我們排斥外來承包廠商,而是委外除將本求利之外,有的活動味道走樣;同時,承辦及執行的經驗也無法留下。因此,我們一再鼓勵在地的民間組織做重新整合,大家拋除區域之見,或是自成門戶侷限,把資源、人力、經驗、智慧結合在一起,其力量是銳不可當。像最小的自然村大浦今年首度成功進香,有400多人參加整個行程,僅不到10個人策劃執行。
 廟宇對地方文化的形成有相當影響,例如每年固定的遶境活動,皆顯現出社區族群凝聚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地方廟管會的力道,再與社區營造作結合,以聚落為自主主體的營造,更具凝聚力及主導性,相信更能激起社區民眾的熱情,凝聚更大的力量與感動。
 地方節慶文化活動其實除了需要實質規劃的能力外,更需要有豐富的故事性,才能營造地方獨特的文化特色,喚起社區民眾對鄉土、社區的熱情和熱心,如何讓我們生活的環境充滿了地方文化濃郁的感動,必須燃起更多民眾的參與,透過已有的共識基礎,將地方活動與旅遊觀光做更細心,更加人性化。
 由過去經驗累積,加上不斷嘗試,創意的火花引燃,讓它在村落蔓延開來,就會形成一種集體共識。這三個雖屬不同性質,但對活動的投入應不分彼此,因為都是村莊的事,除活動之外,村落內環境改造也是一起在做,其目標就是希望村落變得有特色,辦活動有經驗,將來遊團能夠走入村內,有了人潮,在地的商機就會熱絡復甦。
 地方近年活動很多,雖然有的需要整合,但是最重要是各活動的經驗要留在馬祖,我們不是說委外不好,而是球要在我們手上,換句話說,規劃及構思由在地團體來發球;至於,部份專業器具、技術可以再請協力廠商來做。
 地方在自治之後,民間力量豐沛而廣大,也不是公家機構所能趕上,村內組織其實都是一體的,大家力量結合,未來繼續發掘及再造資源,如此社區、村落就可以再啟動、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