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公共場所禮儀 營造優質人文空間

  • 2012-07-27
 馬祖近年來持續引進各式藝文活動抵馬演出,名人講座、靜態展覽、音樂劇、音樂會等,圖書館也持續進行內部的整理與更新,就是希望提供地區鄉親更好的文化環境,增加更多優良的文化刺激因素,提高地區民眾文化素養。
 然而日前卻有民眾反映新開幕的縣立馬祖圖書館,二樓圖書室孩童的吵鬧影響了其他使用者安靜的閱讀權益。這是使用公共空間的基本禮儀與公德心,今天孩子的父母帶著孩子到圖書館進行「有文化」的活動,卻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有文化」的行為。
 身教永遠重於言教,當孩子吵鬧時,你是否大聲制止孩子的吵鬧,看似管教的舉動,其實也影響其他在場的讀者。有媽媽曾經私下表示,因為孩子太過吵鬧不敢帶去圖書館,但其實越是如此,愈應該帶孩子去面對這些需要控制音量的場所,讓他學習在公共場所的基本禮儀,愈是不敢進入這些地方,就愈無法在這些場所當中表現得宜。帶孩子去公共場所,不是要強制他閉上嘴、不准動,而是在行前告訴孩子,到了這些場所,該如何維持應有的禮儀及公德心。
 你必須讓孩子知道,當他在書店製造出高分貝的聲音時,其實已經影響到其他人了。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能在圖書館或書店閱讀繪本、童書,就應該陪伴在他身邊,和他一起看書(除非他的年紀,已可以自己安靜閱讀);如果孩子身體不適或是情緒失控,一定要趕緊將他帶離現場。你可以在圖書館外頭告訴他,他的吵鬧會影響到別人,等他情緒穩定後,再進入館內。當然進入公共場合,也要衣著合宜,將通訊工具調整至震動,接聽手機應走出室外輕聲通話。
 同樣需要高度公德心的場所還有醫院、美術館、演藝廳等地方,要讓孩子學習如何在這些地方自處,家長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馬祖介壽堂及民俗文物館演藝廳是地區重要的表演場地,觀看演出應提前15分鐘左右進場,盡早入座,不能攜帶飲食,不笑語喧嘩,不把腳踩在前排的座位上。演出結束後要報以掌聲,演員謝幕前避免提前退席。
 但實際狀況是,大家前往這些演藝廳時,很多人都會攜帶飲料食物,表演時大聲接聽手機,這都是不適宜的行為。
 每一位馬祖鄉親到台灣去都懂得遵守公共場所禮儀,但常常在馬祖因為方便而疏忽,但家長、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是我們下一代的身教,不管身在何處都要隨時保持為他人著想的基本態度,遵守公共場所禮儀,是每一個人都要自我要求的公德心,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