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海洋文化季活動前後之思考

  • 2012-07-30
 每年暑假是莒光主打海洋旅遊活動,也是莒光花蛤節打造的觀光印象,這個印象從島內到台灣漸有知名度。發展觀光特色要從島嶼自身發掘,莒光不管在人口或是行政資源上是不足,但若公所、社協、村公所連結家戶共識,能量也是無懈可擊。
 以莒光鄉之力要持續每年辦理這項活動並不容易,固受經費、人力限制,不過經驗的累積,今年不管是島內活動的串連、公車遊覽的接應,以及提供旅客的報名預約服務,前置作業都有預備。
 我們希望在推廣旅遊活動時,能密集安排各項彩排、預演,依旅行團配合這些活動,帶領遊客參與。除了這樣,我們更希望這些活動的主題與內容是大多數遊客前所未見的,深感好奇的。
 大型觀光活動與社區活動要有所區隔,社區活動主要對象是島內鄉親,只要提前告知,但觀光活動則要提前大半年,甚至要每年持續辦理,才能累積經驗與吸引其他觀光客前來;莒光海洋季活動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努力堅持在每年夏天與國人見面,值得學習與思考。
 各鄉的活動加總成為馬祖的觀光形象,都可以進行整體的形象行銷,一整年的活動從年初的擺暝,夏天的莒光海洋文化季、東引的東湧高粱酒節、安東坑道音樂季及南竿秋祭系列等,從一鄉一特色拉出馬祖的觀光旅遊動線,馬祖是可以開發。
 莒光鄉每年夏天海洋活動是觀光大事,一定要提前整備。在旅遊自由市場,有意見也是正常,主辦單位要以遊客為上,只要用心去做就好;同時在反映意見時亦要多角思考。
 今年活動,不論鄉公所還是在地社區發展協會,今年前往參加活動的人潮希望能遠勝以往,但人一多,問題也跟著來,原本準備的東西可能就變得不夠,以及基層工作人員對於活動細節的不清楚,而造成的誤會,不能讓好好的活動反而變成抱怨。
 地方旅遊大門拉開,莒光因欠缺聯外大型交通載具,大量遊客無法登島,為四鄉旅遊競爭力最為薄弱的島嶼,不但遊客較少,且甚少留宿,使得旅遊周邊行業無法帶動,成為地方觀光的冷感帶。近年,莒光大力推動在地旅遊特色,從花蛤節延伸海洋文化季及結合古蹟節舉辦,經由經驗的累積,內容一年比一年豐富,這是成效的延伸。
 在海洋文化季活動之前,我們還是提醒主辦單位在過程中多注意細節及周全;在海洋文化季活動結束後,未來如何延續旅遊人潮,以及在地資源主題性活動之規劃,的確是值得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