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推以淡菜為主軸嘉年華活動,外界普遍持看好的態度,就像莒光夏季打海洋活動一樣,尤以在地社協接手,各界有期待;主要是在地的特色東西,再由在地的人來做,會把資源留在當地,並進而喚起全民共識,逐年逐步精進、改變,形塑成馬祖一塊旅遊金招牌。
在前者淡菜嘉年華未上演前及今年莒光海洋文化季將劃下句點之際,我們還是有所建言及期許。先說馬祖淡菜,地方養殖戶要予持續培苗輔導,切忌完全靠大陸成品進口;據悉,近年馬祖淡菜貨品產量仰賴大陸「傾斜度」越來越高,相對淡菜知名度會削弱,活動主題性也會失色。
在地產業強調是在地生產、供銷,而在需求量大,地方無法供應時再由外來補充,這也無可厚非,但若是在地不生產,全由外來品支撐,這樣撐不了多久,也支付了在地原有資源。
一粒淡菜可以紅透半邊天,淡菜是眾多養殖項目之中,在馬祖相較可行的海鮮品,從輔導生產,我們還要持續再給予獎勵,不但讓遊客看到在地海域有從小到大的淡菜,也讓未來去投入養殖的人更多。
每年暑假是莒光主打海洋旅遊活動,也是莒光花蛤節延伸打造的觀光印象,今年首次由在地社協接辦,各界期待很大;固然,相關都很用心在做,但也不免會有遺漏或缺失,或是來年如何再精進,我們希望在結束後,主承辦部門要好好再檢視,同時未來還要再連結村公所、廟委會及家戶共識,將在地力量發揮到最大。
在地力量大,有事例可證,從社協到廟管會,由活動至進香,處處展現民間豐沛能量,除活動節奏感好之外,那種感覺、情境、味道更好,絕非委外廠商所能比擬或是取代;因此,我們一再鼓勵在地的民間組織做重新整合,大家拋除區域之見,或是自成門戶,應把資源、人力、經驗、智慧結合在一起,在這塊土地上等於幫自己母親做事。
透過活動的籌劃、執行,可喚起社區民眾對鄉土、社區的熱情和熱心,亦就是帶起更多民眾的參與及協助,並透過已有的共識基礎,將地方活動與旅遊觀光做更細心,更加人性化。
活動的投入應不分彼此,都是村莊的事,因遊團能夠走入村內,就有了人潮,在地的商機就會熱絡,而未來繼續發掘及再造資源,社區、村落就可以再啟動、再出發。
地方節慶文化活動其實除在地特色之外,也需要實質規劃的能力,才能營造地方獨特的文化特色,每年活動主軸定調後,項目、內容及執行過程都必須周密,以提供遊客最佳的愉悅充實經驗,活動的壽命才會長久。
對莒光旅遊活動、淡菜嘉年華之建言
- 201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