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要推展觀光,近年來不斷辦理各項活動要吸引觀光客的青睞,節慶活動從年初的擺暝到秋慶的系列活動,成功的文化觀光活動確實可以帶來周邊的商機,這是無可否認的,但如何發揮創造力,將歷史時空與人文思維巧妙的連結起來,以創造更大吸引力,卻值得馬祖辦理各項相關活動時深切思考。
在台北縣過去一篇檢討節慶活動的報告中,曾經提出幾個檢討的方向,例如文化主題活動的舉辦,必須整合在地產業與文化內涵;活動訴求對象必須明確,以吸引外來遊客為主,增加經濟效益及創造產業商機,還是里民聯歡;另外在招標方式部分,活動可以自辦、合辦、委辦,但招標時需規範清楚工作項目及權利義務關係,以免衍生糾紛,讓活動凌亂無章;再來,加強地方參與,經由溝通協調,使社區業者、地方組織或居民共同參與,增加地方認同感,凝聚向心力。
另外研究結果也提到,各項節慶活動要能受到歡迎並能永續發展,與在地歷史文化的連結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活動的「核心價值」與文化背景的「基礎論述」愈清楚,活動受到支持與肯定的機會愈大。此外,更多的體驗型或參與式的活動設計,是吸引民眾參與的利器,再加強有計畫的行銷策略及經訓練的服務人員,可有效的提高民眾參與活動的動機,以及較佳的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
以馬祖節慶活動舉辦來看,確實出現一些別人也碰到的問題,政府單位將節慶活動外包後,讓原本社區、廟宇或村落的民眾喪失主動性,應該是屬於地方的文化活動,是庶民文化的一環,卻開始等候每年的政府補助,政府的補助是多是少決定活動配合的程度;活動內容缺乏新意,欠缺創造力,周邊體驗式活動不足,重複性內容也多。
台灣有多少縣市的文化觀光活動僅曇花一現, 反之,我們看看德國的啤酒節,竟然流傳了兩百年,不禁要思考如何才能讓地方節慶永續經營,成為國際著名的重要觀光節慶。台灣的地方節慶,似乎都有一套公式,千篇一律搭一個舞台與背板,開幕典禮邀請長官貴賓蒞臨指導,地方傾其力動員民眾聚集,讓場面盛大,而馬祖節慶系列活動,晚會、園遊會也是必備項目,一個月內有多場晚會及園遊會,如何讓其出現差異性值得觀察。
當我們在思考節慶活動的發展時,如何發揮創造力,將歷史時空與人文思維巧妙的連結起來,以創造更大吸引力是重點。一項成功的文化節慶活動,所帶動的周邊效應是相當可觀的,除了可以為當地帶來不少就業機會,同時將促進觀光周邊產業(如紀念品製造商、明信片印刷、餐旅業等等)的商機。因此政府在挹注文化節慶經費的同時,也應該思考每一次的節慶活動可以留下什麼樣的經驗及紀念性產物,活動過後是否能累積一些足以帶動地方發展或讓遊客印象深刻的事物,則頗值得大家省思。
節慶活動觀光化的省思
- 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