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淡菜嘉年華活動被看好,主要在於它的美味度,同時它的國際知名度及饕客愛好度不用多說;過去馬祖淡菜雖具名氣,但因產銷不足,宣傳也不夠,僅侷限在當地食用,或是赴台贈送親友品嚐,近年台馬宅配,以及偶見台灣餐廳標榜來自馬祖等口碑。在今年首屆推動淡菜嘉年華活動之際,我們也期待相關策劃淡菜多樣化料理研習,提供在地餐飲業者學習。
固然,海鮮料理以川燙、白煮最具原味、美味,淡菜也不例外,不過在講究飲食多元、用餐多樣及產品升級感受等,傳統料理已擋不住精緻風,除了吃它的美味,還要吃它的氣氛。
在台灣最常吃到的淡菜是作成冷盤,較常使用的烹調方式則有蒸、煲和煮湯;另外,在日本料理中也有使用烤的方式來處理。雖然淡菜的作法很多,歐洲食用高檔吃法,奶油、白酒燴淡菜,以奶油、香蒜配合香料,讓淡菜的口感更為提升,其實以淡菜為主角,變成一客高級的套餐,其他都是搭配。
吃法要改變,也是創新,除用滾水清燙淡菜,味道清甜;外國人海鮮料理中加點酒、奶油等不同配料就相當對味,同時也有助去除腥味;加上淡菜不僅味道甘美,同時也富含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在很多國家的料理中都被採用。
在台灣除了有製成乾貨進口以外,現在有很多進口的淡菜,是用真空包裝,或是冰凍拆開之後微波;淡菜的最主要貨源是紐西蘭孔雀蛤,在高級自助餐時用冰凍冷盤顆粒,味道不佳,但卻是高貴食材。
說起荷蘭淡菜節,該國一個人口6千多人的小鎮,每年淡菜節可吸引4萬多名觀光客;我們說過馬祖實際居住人口也只有這麼多,不要說遊客4千人,淡菜節2天各有4百人遊團,就算是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馬祖淡菜知名度不斷提升,根據報導,北竿郵局今年夏天生鮮快捷包裹業務量大幅成長,北竿1天平均至少有10件以上,郵局說大部份是本地業者寄出,比起去年要成長數倍之多,這都是好的開始。
在未來推銷馬祖淡菜美食之同時,推廣地方餐飲對淡菜料理可以再多樣化。在地餐飲協會過去曾就海鮮料理與福州美食做觀摩交流,固然對食材料理有所精進,但烹調方式也仍停留在傳統作法的框框,消費族群也是框在愛好傳統口味者,反而對追求變化的新興年輕族群欠缺號召力。
我們建議相關部門策劃淡菜多樣化料理研習,提供在地餐飲業者學習,讓新式烹調也能出現在馬祖餐廳的菜單上,這樣對不同族群更有號召力。出遊在於吃、住的體驗,1粒淡菜,就足以引來遊客的腳步。
推動馬祖淡菜多樣化料理
- 201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