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部門感動服務

  • 2012-09-02
 政府機關可說是擁有最多「顧客」(民眾)的服務業。除了要能迅速、正確且有效地解決民眾的問題外,更應該以卓越的行動力與執行力,讓民眾可以期待和信賴。政府服務品質應該要讓民眾的需求在第一時間獲得回應及滿足,除提供透明便捷作業流程、行銷政府機關形象外,也應蒐集及回應民意,導入友善親和、容易上手的資訊流通運用,不斷創新整合服務作為,展現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品質的績效。
 然而,儘管公部門不斷改善服務,但似乎與民眾預期還是有某種程度的落差。所謂優質服務的「眉角」,應該是創造讓民眾難忘的體驗,不妨從洽公環境、硬體設施、服務態度、專業能力、電話禮貌、抱怨處理等方面著手,讓每一次的接觸都能讓民眾留下好印象。此外,受困於過去的官僚包袱,公部門提升服務品質,容易有使不上力的地方。不過,從政府服務效能來看,若能澈底落實為民服務,從態度、環境、流程、人員、政策等各個面向,逐一提升服務品質,打造五星級服務,民眾肯定會感受這種改變的。
 服務沒有距離,服務要讓人感動。一個好的服務要賣的是附加價值,也就是要包含「超乎預期」、「印象深刻」,除了基本服務外,最終是為民眾創造美好的回憶,關鍵是感動。像報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過去得備妥一大疊紙本憑證,到現在只要自然人憑證在手,便可快速網路申報,再精進成由國稅局主動寄發試算稅額通知書,民眾只要核對金額、簽個名就可以了,這樣的服務歷程所帶來的便利,使用者絕對會有好感。另外,像本縣監理所行之有年的「行動監理下鄉服務」,也是提升政府服務品質的良好典範。善用網路科技應用,將服務櫃台往外移,不但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服務品質及服務流程標準化的改變,也為民眾帶來更大的方便。
 民眾至機關洽公時,環境的舒適度會影響其觀感。洽公空間、單位、服務動線以雙語標示;服務場所注重整理、整頓與清掃;服務櫃台設備齊全;規劃無障礙空間、設施與標示;確實執行盥洗室的清潔、垃圾的分類等,這些雖都是小細節,卻是確保服務品質的關鍵。民眾洽公有時會因疏忽忘記帶證件,或資料不齊全,甚至找錯申辦機關。雖然有些情況必須依法辦理,但若能在法理之外,也兼顧人情,可減少民眾對於承辦人員或機關的怨言。現場服務品質攸關民眾滿意度的高低,這包括工作人員與民眾互動態度、是否主動了解民眾需求、特殊狀況的處理與應變能力等。若能從便民的角度提供服務,則民眾也會樂於代為宣傳。
 站在民眾的立場思考,時時聆聽民眾的聲音,再透過體驗或服務,傳遞給民眾幸福的感受,是所有政府與企業努力的目標。為了讓服務到位,設計一致且高效率的標準作業流程(SOP)的確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執行SOP的那個「人」觀念、想法以及行為。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舉手之勞、一點點的用心以及熱誠,這些小細節才是感動人心的關鍵,也是讓民眾看到政府追求卓越進步的用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