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手機響起、吃飯手機響起、或者聽演講時拿著手機向外衝,這些都是現代人相當熟悉的畫面。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無論是在社交場所,還是工作場合放肆地使用手機,都成為社會禮儀的最大威脅。特別是馬祖人講話、講電話聲音特別大聲,不自覺已妨礙他人。台北市曾於幾年前推動國民手機運動,捷運也推動手機禮儀,就是希望不要方便變隨便,方便自己也要尊重別人。
台北市幾年前推動「優質的行路環境」計畫,提出以「簡、短、輕、動」四大口訣的「國民手機禮儀活動」,呼籲大眾在公共場合多使用簡訊、長話短說、輕聲細語以及手機轉震動,來引導台北市民推動手機禮儀運動。
手機禮儀活動則已經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盛行許久,美國聖地牙哥在 2000 年首推「手機文明週」活動,提倡人們在公共場所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日本更是做的澈底,新幹線車廂內有禁用手機的警訊標記,只能用手機上網和傳訊息,鈴聲必須為靜音;英國女皇還下令王室工作人員禁用手機,並明訂具體的手機禮儀規範;通訊大國的芬蘭,也在機場和飯店大廳設計「靜悄悄」的手機亭,同時保有通話隱私和公共禮儀。
現代人離不開手機,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時機怎麼拿捏,已經成了一門學問,像澳洲電訊公司就提供手機禮儀手冊,提醒大家如何適當的使用手機。
簡單摘列其中所列,不在公共場合、開車中、飛機上、劇場、圖書館和醫院裡接打手機,就算在公車上大聲地接打電話也是有失禮儀的;在會議中、和別人洽談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關機,最起碼調到震動狀態,這樣既顯示出對別人的尊重,又不會打斷發話者的思路,並且不要會場上鈴聲不斷,像是業務很忙,使大家的目光都轉向你。
另外,公共場合特別是樓梯、電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無人地使用手機,應該把自己的聲音盡可能地壓低,一邊和別人說話,一邊查看手機簡訊,對別人不尊重。
手機的普及的確帶來了便利,但不少手機族卻因忘我的手機通話,而打擾了旁人的生活空間,或者因為忽略手機禮儀讓彼此尷尬,馬祖鄉親做個優質手機使用人,科技畢竟來自人性。
注意手機使用禮儀
- 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