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維護漁民權益

  • 2012-09-08
 遏止大陸漁船越界捕魚是地區漁民長期以來的期盼,然主客觀因素讓這個期盼始終沒能到來;日前漁產業發展協會會員大會之中竟有漁民出驚人之語,指地區有力人士介入向海巡「關說放船」,我們期望這種嚴厲的指控要有具體的證據,更不希望漁民說的是事實。地區漁民賺的是辛苦錢,如果在面對海上作業的凶險之外,仍無法得到馬祖各界的支持,那才是漁民真正的悲歌。
 馬祖四面環海,居民世代以海為田,但馬祖天然的漁產優勢在大批大陸越界漁船入侵後有了重大轉變,大家都以掠奪的心態在馬祖海域捕魚,建設局再三呼籲要放生小魚,但安檢疏於落實,宣導流於形式。過度集中的捕撈,讓馬祖海域無法休養生息,資源正面臨「崩盤」的命運;儘管如此,馬祖仍有不少人口是以海為生,從馬祖區漁會會員仍是地區規模最大的社團組織可以看出。
 近年來馬祖的捕魚環境日益險惡,在全球漁源枯竭的大環境下,海魚越來越少,造成海魚市價一年比一年高,而因為價高吸引越來越多的漁船從事捕魚行業,本地船之外,還有數以萬計的大陸漁船前來分食市場,就這樣惡性循環讓馬祖漁業資源無以回復,因此遏止大陸漁船越區作業,成為地區漁民長期以來的期盼。最近馬祖海巡雷厲風行,捉了很多大陸漁船,但累積的罰款不及全國總額的十分之一,不得不令漁民心生質疑,甚至有地區人士關說放船的流言傳出,如果屬實,這對地區漁民而言情何以堪。
 兩岸關係的轉變是大環境的趨勢,但對馬祖漁業發展而言未必是好事一件,兩岸至今無法針對越區捕魚各自規範達成共識,造成漁事糾紛與日俱增。早期馬祖海域海盜猖獗,現在不也是如此,兩岸漁民爭相下網,你偷我網,我砍你繩。而兩岸漁民表面上看來是對立狀態,但私底下又是另一種合作模式,因為在馬祖捕到的高級魚,要賣到大陸才有好價錢,馬祖的漁船又要定時前往大陸維修保養,我們不准大陸漁船越界,卻又開放大陸漁工入境捕魚,等於是變相的越界,究竟是對立還是合作,是制度讓這條界線有了模糊地帶。
 兩岸漁民之間的衝突與矛盾,讓一些有心人士有機可乘,處理越界問題或有模糊地帶,但立場不能動搖,不論是海巡執法單位,還是地方政治人物、民意代表,都應是馬祖漁民最堅實的後盾,而漁民自身也要有堅定的立場,這樣才能形成一股力量,共同來面對外在環境的威脅。我們期望「關說」疑雲只是流言,越界問題根絕需要時間與方法,面對與處理問題的心態與作法要符合社會公義的期待,俯仰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