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島嶼在推動觀光的過程中,除了加強交通便捷、維護環境品質,更強調其自身的文化獨特性,積極推動文化觀光(cultural tourism),以文化創造當地特殊觀光魅力。
根據學者統計,在歐洲旅遊中,文化觀光就佔了50%,因此在旅遊動機上,大部分的旅客是想藉由觀光過程,瞭解不同的文化,體驗當地的生活,因此島嶼在發展觀光過程中,文化是最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島嶼標籤」,能夠在眾多城市與島嶼中,創造旅遊吸引力。因此如果文化與觀光能夠結合,則觀光將可為文化創造人潮,而文化亦可為觀光創造深度。
縣府近期舉辦的秋慶系列活動,包括9月29日牛角做出幼、10月6日鐵板燒塔節及10月21至23日的媽祖昇天祭等,就是希望將文化與觀光結合,讓來馬祖的遊客,體驗屬於馬祖的獨特文化:同時另一方面,也使衰微的馬祖當地節慶活動,能結合觀光行銷,重新賦予活動生命力,讓更多人共同參與傳統慶典,傳承馬祖文化。
另外,文化資產常是沉默的自我展示,因此文化需要「故事」,讓遊客在想像中穿越時空隧道,故事比起數字、日期、姓名等,更能讓遊客快速地瞭解馬祖文化,讓馬祖之旅的每一景物、每一角落都鮮活起來。另一方面,由於大部分的觀光客,造訪馬祖停留時間都並不太長,因此馬祖也需要加強文創產品的開發,讓遊客藉由文創商品看到馬祖鮮明獨特的文化形象。
但有時文化與觀光會發生衝突,面臨保存與獲利的難題,由於文化區塊大多為公部門、非營利性質,而觀光區塊則主要為私部門、營利趨向。有時有助於觀光的,卻傷害到文化;或是能保存文化,卻對觀光發展不利。文化與觀光結合時,仍需要公私部門共同討論,找出一個平衡方案,讓文化與觀光「共存共榮」,一起向上發展,而非互相傷害。
辛苦搭機乘船來馬祖的遊客,所期待看到的,是屬於不同於其他島嶼的馬祖獨特文化,如果來馬祖,還看到和台北、澳門、金門相似的場景與經驗,那馬祖旅遊就顯得重複無趣,完全失去觀光魅力。因此在產業經濟升級政策會議中,縣政顧問們建議馬祖觀光博弈產業應在「固本」的前提下發展,除持續保有馬祖人文特色,並應重視生態的平衡維護。只有保持固有祖先給馬祖的「寶貝」文化,馬祖才能和別人不一樣,藉由文化觀光在島嶼競爭中讓更多人看到馬祖的「唯一」。
觀光為文化創造人潮,文化為觀光創造深度
- 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