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企業界富有「後手哲學」的內蘊,主要強調為生活或任務接棒人鋪路,使用完東西要把它整理好,例如在使用公廁後,要保持乾淨整潔,讓下一位使用者仍可擁有舒適的如廁空間。因此「後手哲學」是讓後繼接替的人能輕鬆駕馭,有個舒適美暢的環境,能安心與放心的應用,而非藏私與自利的保留。
馬祖要在世界競爭力中發亮,先決條件之一,即在於不論公部門或私部門,都要能澈底深化「後手哲學」概念,讓來訪的嘉賓感受到我們的效率與親切感。於公,使單位業務無縫隙的接軌,讓業務不因承辦人遷異而停滯不進;於私,能創造出乾淨又溫馨的環境,使生活環境品質大幅提升,邁向桃花源畛域。
公僕總有輪調之時,若於離開現職之際,未清楚詳細的將所掌理的業務做交代移撥,只管自我升遷發展拂袖而去,將使接任者無所適從,理不出個頭緒,業務無法知曉從何接替做起,諒必拖長過度磨合期,如此對於鄉親的權益勢必大受影響。反之,若交接者能以同理心,將工作內容做完整與明白的解說,耐心帶領業務接替者上軌道,以最短時間進入狀況,必能減緩摸索陣痛期,讓縣政服務品質不因而打折扣。
生活中處處亦可見「後手哲學」的展現。發展觀光的馬祖,觀光環境的維護顯得格外重要。如果民眾為求方便,將垃圾恣意的丟棄在地上,總認為會有清潔人員打掃,那麼馬祖將永遠無法成為美麗之島。然而,村鄰巷弄間,若家戶能多一點公共道德感,順手將寵物排泄清理,又或是把家園周鄰環境清潔,不製造髒亂,馬祖社會何嘗不多了些貼心友,讓外人感受到我們的友善呢?
「後手哲學」是人文價值的一種展現,強調對別人的尊重,以及對另一個陌生人感受的體貼,透過自身在使用後的重新整理,讓環境復原成使用前的狀態,讓下一個使用者,也能擁有一個方便的環境。過去馬祖資源缺乏,鄉親無論出海捕魚、買賣生意、登記船票、候補機位、職缺卡位、抽獎兌禮,都爭先恐後「先下手為強」,以求佔得先機,深怕自己吃虧。而在馬祖生活改善、人文水準逐漸提升之際,民眾應該從過去成就自己的「先手思維」轉變為尊重他人的「後手哲學」,讓馬祖成為一個人文之島、友善之縣。
有道是:「方便別人也就是方便自己。」發揮同理心思維,將生活與工作盡自己本分做到美善,不留爛攤子給下一個使用者,讓彼此能有個愉悅開心的環境,俾使馬祖振翅與猛進,加深外界對我們的印象,讓「友善」變成我們的軟實力之一。
落實後手,不留麻煩
- 201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