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觀光市場的成熟發展,參與旅遊的人愈來愈多,差異化也愈來愈大;昔日一套走天下的觀光行程,已經無法滿足所有的消費者,區隔化的旅遊產品已成為市場的主流。近年來到馬祖的遊客人數持續增加,想要維持這樣的上升優勢,必須不斷地創新是關鍵,這樣的創新絕非是單調的技術提升,而是要以傳統文化為底蘊,運用創意跨界結合不同的元素,才能給觀光客耳目一新又深刻體驗的吸引力。
觀光客就是愛不一樣,以前沒看過、沒吃過、沒體驗過的,吸引力一定高;這當中,最符合馬祖觀光意象的元素是什麼,是美食、是古蹟,還是媽祖神像…,這有賴觀光部門與業者去調查分析,從「了解消費者」著手,繼而才能聚焦,吸引更多的觀光客參與馬祖的旅遊行程。
以美食為例,美食的烹飪方法和刀工,多半能吸引家庭主婦和對料理有興趣的族群;食材的選擇和堅持,常讓媒體和美食節目津津樂道;而小吃的由來和演變,足以滿足每張挑剔的嘴,讓遊客可以邊吃邊咀嚼小吃背後的文化傳統。更深層來看,很多故事都是從吃開始,朋友間的相識、大家庭的聚會、戰亂後的生計維持、升斗小民工作後的點心、子承父業的轉折,這些點滴都讓美食更有滋味。味道和記憶有關,懂得這層心理因素的店家,就會打出傳承30年之類的口號,讓觀光客明白,今天吃的這塊繼光餅或馬祖酥是有歷史的。
不過,如果故事不夠動聽,不夠有傳統,年份的神奇性很快就會失效。以台灣著名的台南度小月擔仔麵為例,就是一個有故事、有傳統、有年份的品牌,每年總是吸引大批歐美日的觀光客和陸客捧場。創店於清光緒20年的度小月擔仔麵,源起漁民出海的淡季,當時把生意清淡的月份稱為小月。為了度過小月,擺麵攤擺成了風味特殊的擔仔麵;慢慢地,這一碗以甜蝦頭熬成的高湯,佐以肉燥、蒜泥、黑醋、蝦仁的擔仔麵,在深具特色的肉燥「百年老鍋」的維護下,成為家喻戶曉的老滋味;而這個老件放在現代卻相當新潮,因為新湧入的觀光客就是衝著這個老味道而來,就是衝著門面擺設的老物件到訪。故事,能為美食開啟一扇窗,讓觀光客看到美食背後的文化與傳統,增添每一口食物的風味與心靈滿足感,這就是故事的價值。
這幾年頗盛行深度之旅 ,參加者都是喜愛文化藝術、追求多元知識的人,願意在一個區域待久一點(long stay),只為了更深更廣的體驗旅遊情境;他們可以一邊聆聽導遊解說景點背後的歷史典故,一邊學習料理的烹煮方式,然後一起享用美食;這些參與者從20歲到80歲都有,身分可能是學生,也可能是跨國企業的老闆,或者只是家庭主婦。現在旅遊的領域,觀光客在乎的不只是行程有多豐富,而是整體的設計感是否夠好,能否帶來心靈上的滿足。
現在任何工作都有重新定位的空間。觀光事業亦是如此,旅遊產品策劃者與導遊都必須具備走在顧客需求前面,並將行程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典故說得絲絲入扣的能力。也就是說,馬祖要提升觀光知名度與品質,除了提供好玩好吃的貼心服務外,還要具備創新的能力,以及注入更多足以打動人心的故事。
推展馬祖觀光 需要更多的動人故事
- 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