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演出 馬祖行不行

  • 2012-10-17
 這次屏風表演班來馬演出由總監李國修於1987年創作的經典作品《三人行不行》,高水準表演轟動介壽堂,獲得滿堂彩,並且門票當晚全部賣光,創下馬祖售票演出的歷史性紀錄。屏風表演班風光在馬祖寫下「驚嘆號」後,許多鄉親開始思索馬祖售票演出到底行不行的「問號」。
 九歌兒童劇團團長朱曙明曾提出「魚缸理論」,劇團是水族館中被欣賞的「觀賞魚」,而劇團表演所在地區是魚缸,觀眾是魚缸中的水,扣掉水缸中魚兒無法鑽下穿過的造景石砂,剩下的空間,就是魚兒的生存空間。過去馬祖未有售票演出,因此當屏風等團體來馬進行售票演出時,鄉親都在猜想馬祖這個魚缸裡的「水」到底有多少?「水位」有多高?夠不夠這些台灣來的專業表演團體生存?
 售票演出的第一天表演團體是來自屏東原住民,撼動人心的美賴天聲竟只有三十餘位觀眾,讓地區愛好藝文人士憂心忡忡,好在第二天晚上演出,票房成長近三倍,成績倍受鼓舞。而到了第三晚換高知名度,也是這次馬祖售票演出最具指標意義的屏風表演班上場,當天馬祖鄉親與其說關心表演內容,倒不如說更關心票房成績,令人驚喜的是門票成績好到「爆」,那一夜,晚來的觀眾有錢還買不到票,甚至已買票的觀眾,還要站著看戲。鄉親才發現原來馬祖的藝文之「水」還滿深的,只要是好的演出,馬祖售票演出是有其市場潛力。
 《三人行不行》是屏風經典好戲,由2男1女3人飾演30個角色,呈現5個城市生活片段,探討都市中的人際關係所呈現的荒謬現象。戲如人生,這次屏風售票演出,數百位觀眾也組合成為一個島嶼的故事,向城市人呈現馬祖藝文素養與觀想,來馬祖演出,不是鏡前畫個濃妝,台上走個幾步,就是表演,這些低水準爛戲,免錢的也不會有馬祖觀眾,馬祖已不再是過去某些人所認為的「文化沙漠」;只要是精緻的戲劇、高水準的演出,就算花錢馬祖人也會買票進場,因為演出水準,馬祖觀眾很計較。
 買票看戲的人越多,則越有利於劇團生存,因此只要越多馬祖鄉親願意購票看戲,則來馬祖演出的劇團也將越來越好。台灣有上百、上千大大小小的表演團體,演出水準良莠不齊,如果馬祖鄉親只想看免錢的,那就只能接受那些「免錢水準」的半公益演出團體,如果要提升馬祖的藝文展演品質,除了公部門補助的老路之外,售票演出是另外一條新路,至於行不行得通?那就看有多少馬祖人願意買票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