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跛腳機場不是蚊子機場

  • 2012-10-18
 最近又有台灣媒體報導指出,全台17座民用機場有半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因此被稱為閒置的蚊子機場,其中包含了南北竿兩座機場。以營運效益來評斷是否為蚊子機場,這種說法不盡然適用全台所有機場,外島的機場除了擔任離島居民往返台灣本島重要的交通工具外,近年來更因為小三通及觀光發展,離島航線載客率總是名列前茅,馬祖南北竿機場因為地形條件不佳,關場率全國最高,經常出現一位難求的景象,和台灣本島部份選舉機場相比,媒體抑或主管機關多一點在地的觀察與體驗,就會知道馬祖是跛腳機場而非蚊子機場。
 台灣島嶼面積不大,全台設有17座機場的確是過多,特別是高鐵開通之後,台灣本島西部航線相繼停航,目前僅剩台北-台東以及台北-恆春航線還在苦撐;根據民航局全國各航線載客率統計,排名前五名的航線全部是離島航線,因此未來國內航線大概只有離島航線能夠生存。在國內各離島航線之中,情況最為特殊的莫過於馬祖的南北竿機場,由於受限於地形不佳,馬祖的機場經常因天候的不穩定而關閉或實施轉降,旅客因此舟車勞頓、南北奔波,更無奈的還是一位難求、望天興嘆的困境。
 馬祖南北竿機場因為場站條件不佳,被民眾譏諷為跛腳機場,不知道政府官員聽到這個名詞做何感想,而馬祖空中交通發展現況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與困擾,其實源自於場站設施不良,諸如機場跑道規模及長度不足,造成適航機種上的限制,直接影響到航空公司經營家數;目視或是非精確儀降造成無效飛航率以及轉降次數特別高;旅客滯留一票難求,三不五時的關場,更讓馬祖旅遊莫名與「關島」扯在一起,對於一個以觀光發展為重心的馬祖而言,空中交通若是還停留在目前這個階段,豈有前景可言。
 機場的盈虧固然是營運效益的重要指標,但不能做為政府是否積極改善的唯一藉口,馬祖雖然與台灣部份蚊子機場或選舉機場一樣是所謂虧損機場,但兩者所面臨的情況卻大大不同;台灣本島部份機場載客率長期低落,出現有機無人的局面,而馬祖恰恰相反,載客率高之外,還經常是有人無機。因此同樣名列虧損機場,但不能一視同仁,政府在面對機場改善與存廢政策時,考量的當然不能只是盈虧問題,發展前景與國土延伸必須將眼光放遠放大。
 交通部民航局在推台灣本島機場活化之餘,更要以另類觀點面對馬祖機場改善的重要議題,現在地方各界對於集中經費與心力,選擇一座可長可久的機場,已有高度的共識,南竿機場在不破壞地形的前提下,規劃設置導航提升為非精確儀降機場與北竿機場延伸擴建已是明確的方向,機場改善方案已經送達行政院待核,而馬祖鄉親對機場改善可以說是「據理力爭」,因為閒置的蚊子機場需要「活化」,而三不五時關場跛腳機場更需要的是「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