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國際遊客 建立友善環境

  • 2012-11-27
 行政院研考會自民國96年起開始推動英語服務標章認證,輔導「購物消費」、「住宿餐飲」、「觀光遊憩」、「醫療服務」與「交通運輸」等5大行業的英語服務,以鼓勵民間業者營造國際友善環境,日前地區有32位計程車司機及導覽人員榮獲銀質標章,象徵馬祖英語旅遊服務的再升級。
 觀光如果以旅客的國籍區分,可以分為國民旅遊與國際觀光,今年在縣府團隊、馬管處以及民間業者共同努力下,馬祖的遊客數創下歷史新高,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目前馬祖大部分的客源是來自台灣的國民旅遊,而與馬祖一水之隔的大陸或國際遊客數量卻非常少,國際遊客的缺乏,突顯了馬祖對外交通不便、國際宣傳不夠、接待能力不足等問題,並且過去馬祖的商業型態是依附於駐軍經濟,因此馬祖長期以來對於外語服務並不重視,國際友善環境之起步較晚。
 要建立島嶼國際友善環境,以馬祖的現況來說,在執行策略上,較務實的作法應要「由上而下」,由公家帶動民間的方式,輔導民間業者建立雙語環境與服務。目前馬祖的旅遊刊物、景點解說牌、公部門辦公廳舍,其實都有雙語的說明指示,不過一到民間商家,英語菜單、英語標示、英語服務卻幾乎看不到。對民間商家來說,商家一定是要等到外國遊客數量多到形成經濟規模後,才願意開始投資英語服務。因此,公部門如要想超前布局國際觀光島嶼,應在未達到經濟效益之前,就先以獎助鼓勵、免費培訓、資源互享等方式,輔導業者提前與國際接軌。
 另外,馬祖在開通小三通航線後,在福州工作就近來馬祖旅遊的外國旅客越來越多,建議相關旅遊單位可以加強對大陸福建省外國遊客的宣傳,串連福州旅遊動線,做大馬祖國際旅遊市場。同時,從台灣來馬祖的外國旅客,也有不少人是選擇在中轉馬祖旅遊後,再由小三通赴大陸進行下一階段的自助旅遊,不過之前卻多次發生外國旅客因沒有中國大陸簽證,而遭大陸方面送返回馬祖,再轉赴香港辦理簽證,馬祖旅遊單位在完成突破簽證事宜之前,應在英語旅遊資訊登載時,將相關規定說明清楚,外國遊客並不適用小三通落地簽,以免造成外國旅客誤會白跑一趟,反而造成不愉快的旅遊經驗。
 在博弈公投通過後,國際觀光島嶼成為馬祖的願景之一,馬祖在達成這個願景之前,應先開始建立國際友善環境,建立外國遊客的信任與認同,再由信任與認同的累積,塑造馬祖的國際旅遊形象與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