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未來空運改善,海運仍是島嶼對外連結不可缺的載具,同時隨著兩岸海上航線的需求,大型客郵輪穿插或是彎靠、直航馬祖航線也是未來必然趨勢,因此,不單單開大船,連大船入港靠泊的港埠設施也是現今問題,這是很好的走向,兩岸海上新海運逐漸發揮效應。
這幾天,兩岸三地船事喜訊連連,大陸籍豪華五星級高速客船「蓬江輪」在泉州、金門客運航線昨天正式投入運營。該客輪主體顏色為白色,總噸311GT、總長34.6公尺,寬9.8公尺,航速30-33節,滿員搭載乘客可達233人。
福建平潭到台中「海峽號」客滾輪11月30日通航一週年之際,新添置的「麗娜輪」(家園號)新快船試航平潭至臺北新航線。「麗娜輪」船體比「海峽號」大,全長112.6米,寬30.5米;從裝載量上看,可乘坐800人。
我們再看看大船,大陸客輪「中遠之星」是首艘常態化直航台灣,總噸達2萬6千多噸,可裝載150輛汽車,旅客683人及256個標準貨櫃〈85個冷箱位〉,一眼望去,足有10層樓高。
該輪總噸位大,嚴格按遠洋航行的需求設計,能夠抵抗9級風浪,小風小浪難以將其撼動,航行時速約22.85海里,從廈門至台中需要8小時左右。投入營運,為兩岸客運、貨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極大推動兩岸農產品、機電產品的貨貿和旅客的相互往來,為海峽兩岸經濟圈的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國內第一艘兩岸大型高速客貨輪「臺閩之星」,近萬噸級,全長134公尺,航速最高可達46節,平時載客航速為38-40節,可載運986名乘客,船身下體不同於一般的高速客貨輪的鋁合金,採用鋼質,安全性高,船艏、船尾皆有閘門,可載運車輛及貨物。今天到馬祖,並開放參觀,也是麗星郵輪寶瓶星號後,大船到馬祖。
隨著兩岸往返熱絡,未來一定能帶動兩岸客貨直航市場。業者看好兩岸海上市場,從海峽號、麗娜輪、中遠之星到現在最新的臺閩之星,都希望透過舒適高速的海上交通工具,打造一條旅遊的便捷通道,也許市場尚不成熟,但後勢可讓業者陸續投入大筆的投資,對我們都是有利。
我們新臺馬輪從去年7月簽訂履約,今年7月開工儀式,整個工期相當順利,並已安放龍骨。為提升馬祖觀光及航行安全,除新臺馬輪外,考量到離島居民交通需求,新的島際交通船預定購買至少320噸,載客量至少170人,所需經費1.78億元,預定2013年底可完工交船。
大型客輪要靠泊馬祖,也是外部環境變化,未來觀光海運仍然是大有可為。不論是台灣與馬祖,或是馬祖與大陸之間,海運不可缺,因此地方積極推動解決港埠設施問題,且相較於興建大型機場要來的容易,而地方政府提出福澳港浚深為負9米的構想,順勢爭取交通部認同,希望在短時間內建構可以提供萬噸級船隻靠泊船席。
大船入港是趨勢 推動解決港埠設施是順勢
-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