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陸正視海漂垃圾對馬祖居民的影響

  • 2012-12-07
 四面環海的馬祖,擁有美麗的海天一色景致,然而長年受大陸海漂垃圾侵入,也讓地區環境整潔維護陷入困境,各澳口隨著季節海浪方向的更迭,隨時都要面臨無止盡的垃圾侵入,保麗龍、捕漁器具的殘骸,很容易發現是福建沿海省市所致,然而至今尚未納入重要兩岸協商議題,以地方之力難以撼動這成年積病。
 馬祖海漂垃圾問題,日前環保署長官員前來馬祖視察,也對外表示地區長年受大陸海漂垃圾侵入,盼未來藉兩岸交流,讓大陸正視海漂垃圾對台灣居民的影響;未來也將函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納入兩岸協商議題,盼藉兩岸交流的機會,讓中國大陸官方,正視閩江口海漂垃圾對台灣居民造成的不良影響。
 環保署從民國100年起,陸續以「營造永續優質環境衛生計畫」,補助縣政府約400萬元進行淨灘活動,主要為補助各社區進行淨灘,然而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又不得不做,旅遊旺季時怵目驚心的海灘垃圾,如何維護馬祖自然美景之名,因此各界總是不斷的檢討,也苦無有效之方法。
 同為離島的澎湖、金門同樣受到海漂垃圾之苦,澎湖去年進行高達40場次的淨灘,經調查大陸垃圾超過三成,金門則藉由金廈交流之密切,不斷向對岸提出協商合作,彼岸的環保單位卻認為台灣的說法是「亂講」,事件彷彿成了羅生門。但密切的討論與合作仍然讓廈門提出一些作法,像是要求「各地的街道、鄉鎮、村莊垃圾集中收集、轉運和處置、水面垃圾攔截,實現垃圾不下溝渠、不入河道、不進港灣、不出區界之目標」,還成立「海上環衛隊」購置垃圾打撈船來清理海漂垃圾,不管效果如何,但確實進入環保合作階段。
 另外,地區海漂垃圾清理,要建立公共環保的概念,環保清潔人員的力量相當有限,必須有效在民間奠基,提供完善的輔導及養成計畫,更要借鑒成功的發展經驗,才能擴大實踐成效。當然環保已是世界潮流,大勢所趨,解決馬祖的海漂垃圾,自然有賴於陸方完善的垃圾管理制度,此或與社會經濟水準攸關,卻不代表我方沒有努力的空間。「完善自己、順潮應勢、幫助別人、共謀互利」應是有效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