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是馬祖的發展動脈,也是島嶼轉型的重要契機,要使這線生機綿延賡續,治理的思考核心就必須從管理者轉為消費者為主。進一步來說,自戰地政務解除以來,馬祖的行銷方式多著墨於「4P」(Product、Place、Promotion、Price),以管理者或行銷者的視框為規劃重心;但在講求品質與服務的當今,如欲吸引更多愛玩客駐足,必須轉而重視消費者的觀點,用「3C」(Cost、Customer、Communication)途徑來行銷,方能厚實產業。
觀光是馬祖的重要產業,業者絕不能為求生計,而漫無邊際的濫開價,或是刻意推銷高單價的行程與景點,甚或以打劫肥羊的心態待客;如此,將只有做一次生意的機會,訪客也不願再度留戀,甚至也會對馬祖的觀光形象造成嚴重的傷害。
我們必須從觀光客的角度探索,在定價上,思考他們願意為觀光付出多少錢、支付多少機會成本,進而設計出合乎其需求及成本效益的滿足感行程,讓付出的旅費有值回票價與物超所值。
觀光季節時期,各商家都相繼推陳出招牌商品,並不斷宣傳自家產品;然而,這些看似看家本領的招牌商品,卻未必是旅客所期待的。馬祖的旅人多來自台灣,抱持著探秘與驚奇的心態卡蹓,我們必須要先思考,他們所想要或是需要的東西商品為何,期望在這裡得到的滿足感又是如何,從消費者的想法來關心與設想。換句話說,即地區業者應將戰地政務時代,做軍人生意的「有什麼賣什麼」模式,轉變為思考「顧客會想買什麼」,再針對顧客的需求,設計提供相關服務與產品。
當今的觀光已逐漸從大眾旅遊轉向為生態旅遊、深度品味,用低價促銷型態未必能滿足旅人,價格不是旅遊市場萬靈丹,在惡性削價競爭中,可能還會不利地區旅遊業者的發展,業者忙東忙西,最後卻無合理利潤,而遊客也可能因團費低廉,而可能吃不好、住不好,最後抱怨連連,對馬祖觀光留下負面印象;強化「溝通」概念是另一條可嘗試的路線,深度與顧客互動晤談,了解對方旅遊需求與套案研擬,用同理心來達成目的,如此方能有效行銷,並獲得旅客認同感,建立品牌忠誠度,激起再次到訪的餘韻。
在後觀光治理競爭時代,觀光產業的思索視野必須從遊客本身為中心,探討如何用更親切、更便利、更實惠方式取得旅遊資源,拉近彼此距離,建立起島嶼度假的品牌與口碑,讓馬祖的觀光魅力持續迷人動魄。
顧客至上的觀光轉型:從4P到3C
- 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