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回饋的心看離島老人免健保費

  • 2012-12-13
 多位離島立委爭取修改離島建設條例,要給離島65歲以上老人免健保費的福利,這項措施有人解讀為了選舉,也有人擔心會因此帶來移民潮,其實各界應換個角度以回饋的心看待這項遲來的福利。台灣的離島不是金馬戰地前線就是偏鄉,這些區域長期以來醫療資源缺乏,對外交通不便,和台灣人民繳一樣的健保費,卻沒有同樣水準的醫療服務,減免健保費甚至不應稱之為德政,而是一種彌補。
 離島多屬偏鄉,特別是金馬地區長期接受軍事管制實施戰地政務,現在65歲以上老人家,都是早年曾經參與自衛隊的成員,年輕時為國家盡心盡力,甚至因為軍事勤務犧牲了健康或是生命,如今政府實施全民健保及二代健保,不也是著眼於社會均富與平等立場。離島老人家有擔任自衛隊的特殊經歷,應該值得社會各界給予多一點的關懷與照顧;對大多數離島老人家而言,每月數百元健保費不算是很大的負擔,給予減免健保費應解讀為社會的回饋。
 爭取離島老人家免健保費的修法基礎源自於政府長期對離島醫療受限於整體環境無法提升的現況,而離島醫療最大的問題,出在醫事人員與設備的不足,如遇重大疾病或突發狀況必須以直升機申請後送,就生命等值的普世價值而言,離島居民在醫療方面應多一些保障與資源。政府在無法改善現狀的情況下,減免老人健保費也只能是一種彌補效應,稍稍平衡離島居民心態。
 社會福利政策經常被與選舉扯上關係,有學者擔心一旦離島老人免健保費後會引來移民潮,這是制度設計上的問題,針對無居住事實的遷戶籍行為,法律自有相關的辦法,過去政府給予離島居民交通補貼時,也同樣有移民潮的顧慮,也都在整體政策可以接受的範圍;相信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人願意為了省健保費而忽略實際醫療上的需求,特別是上了年齡的老人家,便利的就醫環境相對於健保費減免是更形重要的。
 國家財政困難是事實,一年多花個一億元其實也不多,但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卻有不同價值,政府要照顧離島居民,總統馬英九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說過去金馬前線為後方台灣做了太多的犧牲,現在應是回饋的時候。我們希望口號能化為行動,中央政府的作為要讓離島民眾有感,從社會均富平等的立場出發,離島老人免健保費一案不應有太多不必要的聯想與解讀。
 隨著人口老化現象持續擴大,政府與民意機關在制定相關福利政策時當然會有所考量,而離島老人健保費減免應是整體社會福利的一環,立法或修法都有長期穩定或是政策上的考量,更要符合社會觀感,相較於退休人員年終慰問金的爭議,離島老人免健保費應更能為社會所接受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