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市場抽驗出蔬果農藥殘留的例子不止一兩次,剛公布的10月抽測結果,馬祖就有從基隆進口到馬祖的油菜及甜豆,都被驗出三種農藥的殘留過量,對人體都有著無法彌補的傷害;這一個教訓告訴我們安全農業的重要,每一位家庭主婦都希望購買讓家人健康的飲食,唯有清楚來源的食材,才能安心下肚,縣府推廣無毒農業,但事實上願意支持無毒農業的農民與購買無毒產品的消費者仍然有限。
消費者是影響市場的唯一關鍵,馬祖農民擔心蔬菜賣相差,會賣不出去,在明知購買農藥會增加成本情況下,仍然選擇施灑農藥,馬祖消費者則尚未接受購買賣相不佳,但價錢較高的無毒農產品,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結果。
其實馬祖真正農民有限,許多人都自己種菜自己吃,甚至送給親朋好友,在沒有販賣考量下,其實多數都不會施打農藥,有的農民還以魚雜等製作有機肥,只是在剛開始邁向無毒種植的初期,農民必須花費更多的精神與時間照顧農作物,例如拔草、抓蟲等。
當消費者計較一把菜多五元、還是多十元時,必須回想農民低頭挖土、拔草的辛勞,在台灣正推廣向農民購買的運動,排除中間商的多一層剝削,親自跟種植的農民購買,不但可以清楚蔬果的來源,更可以支持農民的辛勞。
馬祖農民正呈現老化與接續無人的窘境,農民自己要在農業自行找出生機似乎難度甚高,但近來有些轉機,除縣府開始推動無毒農業外,有茶農自行申請生產履歷,證實農產品的來源,這是銷往台灣的身分證,證實產品的品質與用心。
地區農民因為多為老人,要自行完成多如牛毛的表格填寫,又要支付驗證的費用,加上耕作面積不大,因此有意願申請生產履歷的非常有限,但這不代表無法突破。縣府試辦假日農夫市集,找來配合無毒種植的農民,提供安心的蔬菜,這是另一種安全的保證。
又或者未來縣府可以自行檢驗,提供輔導無毒種植外,再提供地區農民的自我姓名標章包裝袋,讓消費者清楚辨識出這是誰種的菜,好處有二,一則約束農民的種植行為,二則提供消費者安全購買蔬菜的基礎保障。地區農民辛苦的種植無毒蔬菜,也要消費者支持,16日首度試辦的假日農夫市集,歡迎鄉親用行動支持在地農民。
用行動支持在地農民無毒蔬菜
- 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