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日報社自上個月開始開放九個討論區版面,當然還處於嘗試階段,介面的使用及民眾的反應,都仍在等待下一階段的修正,不過馬上處理的部分,是本報嘗試在民眾與官方單位之間建立的溝通橋樑,希望民眾的反映可以讓縣府單位在最短時間回應,避免誤解產生的謾罵,或者以最快的時間為民眾解決問題。
政府是為民眾服務,然而政府也必須為民眾進行專業決策,在網路科技發達的今天,民眾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提出意見表達,可以談論政治、可以批評時事,更可以批評政府施政、表達不滿,這都是民主可貴之處。
過去新聞一直立於報導立場,單向的溝通也引起許多不同的批評,意識型態不同的人會以有色眼光看待每一件其實單純的事務,為了增加與民眾互動的機制,給予民眾回饋的空間,馬報電子報改版以來,嘗試建構介面讓民眾可以自行表達意見,一開始必須以臉書登入,現在更開放讓民眾可以自行選擇署名或匿名,讓民眾表達意見更無拘束。
「馬上處理」開放以來,處理一些民眾在網路反映的意見,由本報馬上處理小組向主辦單位尋求正式的回應,不管是公廁走光、污水管堵塞、車船處候車亭興建問題,或是清明訂位問題等,有些問題困擾民眾很久,或是對於地方建設的質疑,縣府相關單位其實回應的速度都相當快速,反而認為可以有效解決民眾的質疑,避免因為誤會而產生連串的謾罵,對於認真的公務人員不是非常公平。
網路提供民眾匿名反映的空間,當然有些民眾能夠據理反映,對於地方基層建設給予批評指教,對於政見提出個人意見,但有些民眾會誇大不實的反映,或者僅以偏概全的全面謾罵,對於所有的人言論都應該給予尊重,但更希望讓真的民意能夠有適當的反映途徑。
「馬上處理」單元希望民眾能夠就公共事務或需要政府協助解決事項提出,若是確實屬於公部門的業務或者事關民眾權益,透過這個單元本報希望可以搭建屬於民眾與公部門的溝通橋樑,讓民眾反映的事情,有效獲得官方回應,也讓官方的作為讓民眾瞭解,公共領域事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馬祖需要更多理性討論的議題與空間。
馬上處理-搭建民意溝通的橋樑
-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