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宜發展特色運動

  • 2013-04-17
 今年度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昨天落幕,雖然少了角力隊的強力光芒,此屆馬祖地區並未奪牌,僅由林思瑩獲得第4名,但這樣的成績也是相當難得,我們給東引國中小與全力以赴的選手們鼓勵與掌聲;我們認為,人口較少的馬祖可以發展非主流的特色運動,透過長期持續的訓練來突圍,角力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同一時間,主管單位也要努力消弭社會上對體育活動的「次等觀感」,化解校園中的不重視,公部門也該加強投資,才能讓馬祖體育在縣際、甚至國際上發光發熱。
 大家都知道五育是「德智體群美」,體育雖然高掛第三,但在馬祖嚴格來說,體育發展向來無法與「興盛」兩字聯想在一起,雖說受到少子化影響加上科技聲光誘惑太多,年輕一輩很難投入長期穩定的體育運動,但每兩年的縣運會總是要舉辦,各校都試圖以最小最短的投資,來迫使學生發揮「最大戰力」,往年常出現學生要趕場競賽的鏡頭,各賽場熱鬧之餘,也帶給大家很多的省思,就是我們的體育存在很大的問題。
 但此屆全中運卻帶給我們更多啟示,因為競賽項目的限制,讓地區引以為傲多年的「金牌部隊」角力隊,今年只能含淚歡送其他項目選手赴台,真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雖然抗辯無益,也讓我們思考是該更積極地朝多元特色運動做深耕與發展,東引國中木球隊的傑出表現不是偶然,他們也是經過2年的常態訓練,才能展現驚人成果,或許還有更多單項運動適合馬祖來發展,這些都有賴主管部門多多關注及鼓勵,初期可多向各校徵詢意見,再邀請專精教練抵馬任教指導,完成「技術轉移」之後就可長期紮根,訓練出真正在地的好選手。
 有民眾批評,雖然每年體育主管單位及各單項協會,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賽事及培訓,但有些活動流於形式,每年在玩的都是那些人,一直難有大量新血的加入,這是一個警訊;再者是預算問題,受到財政緊縮影響,連帶體育活動經費也要被迫瘦身,許多單位是難為無米之炊,或是部份只具政治上的意義、形式上的邀宴。
 我們認為,厚植體育實力,培訓選手不能忽略,即使經費有限,也該以選手需求為優先,才能讓體育賽事主角的選手們感受尊重,主管單位也應思考如何長期穩定的培養體育選手,避免地區體育生態斷層持續擴大,持續營造優質運動環境,讓馬祖成為樂活健康的運動島。